今天上午四个小时的折腾:
1. 想装个 FreeBSD 6.2,出现未知错误,找不到 /dev 下面的一个东西(仿佛回到了刚开始学 Linux 的时代,盲目呀);
2. 把分区表搞坏,一个扩展 data 分区丢失(这绝对是 FreeBSD 的问题,因为在安装时分区表中居然把这个 ext3 分区标示为 unused)。我也居然愚蠢到认为不到最后时刻它就不会写入分区表,结果导致整个分区数据丢失。还好这只是我工作用电脑,损失还不大;
3. 既然 data 都丢了,就随便再装个 Ubuntu 8.10 玩玩吧,结果遇到安装光盘的 bug。整整花了我两个小时呀,下了 RC 和 dailybuild 两个光盘镜像,都是一个问题,走到分区那一步,新建和修改分区的选项都是空白的,无法选择。到 launchpad.net 就发现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然后也插了一腿子。这是我自从注册 launchpad 那几天以来第一次登录,也是第一次灌水,注册时间是 2006-06-10。
4. 到了最后,还是用我原来的 Ubuntu 8.04,把分区重新建立挂载起来,下定决心再不折腾了。其实我想用 8.10,仅仅是被那个 nautilus 的标签式浏览诱惑了...
转了一圈,啥也没落着。得了一个教训:不要在双系统上装 FreeBSD,居然会犯 RedHat9.0 都不可能犯的错误,识别出错误的分区表。(话说今天遇到的 Ubuntu 8.10 的问题也类似,不过人家是 RC, 不是正式版。)
我下了alternative本想用硬盘安装,也是同样的错误。
呃。早就想安装Ubuntu8.10了,就是因为标签式浏览。
不过还是苦苦等待正式版出来,虽说通常RC和正式版已经差不了多少了,但是既名RC、不名正式还是有它的道理的。
以前当小白鼠已经吃尽苦头了。现在针对操作系统级别的东东,再也不做小白鼠了。实在是折腾不起……一个不小心就损失惨重-_-!
呃...那我就还是老实的用8.04吧
是挺郁闷的,我还是等周围人都换上8.10后再试试。
你可以试试pcmanfm,个人认为比nautilus优秀,一开始就支持标签浏览了
找个分区恢复工具试试吧。分区表损坏其实数据还在,只要重建分区表就可以了。当然,重建分区表之前不要对原先分区所在柱面做写操作。我同学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用分区恢复工具恢复了分区表,没有造成任何损失。
BSD 系 UNIX 对硬盘分区表的处理还是以前处理服务器硬盘的习惯,而且和 Linux 下的分区工具兼容性也有问题,很容易出问题(也许问题出在 Linux 这边,看看 fdisk 的 man page 中的 bug 那节)。我也遇到过一次,分区表坏了,扩展分区里的三个分区中一个是 swap,另外两个存数据,最后一个分区因为记得起始柱面是个整数,所以重新建立了分区,另外一个存数据的分区就惨了,不知道分区表。当时也不知道有分区恢复工具可以重建分区表,所以那个分区的数据就丢了。
2. 把分区表搞坏……
话说当年有个叫 LEE 的SB,不把“安装系统前请备份好数据”放在心上,安装linux时,手误按了“自动分区,全盘格式化”……从此,那个小鸟知道了,有个东西叫“备份”
4. 到了最后……
从6.10到7.10后,我得了一个重要经验,不要用rc。
没有什么重要事情就不要升级,哪怕是很酷的UI很酷的特性很酷的名字。一年前我的数据结构老师跟我说“世界是平衡的”,你升级意味着,原来系统资源是有限的,现在升级就等于在虐待你的机器(印象中,杨师兄报怨过机器性能不好)。系统嘛够用就好,老升级干嘛……
四个月前,我知道gnome新版本有很重要的一个特性:标签页浏览,我就在 gentoo 下
emerge nautilus 了一下,几分钟后,就用上了”标签页浏览“(其它很久很久很久以前kde下的万能konqueror就有了,而且集broswer, file manager于一身),的确不错。一直很欣赏gnome家的alt+1/2切换标签页,很人性化。
还是那句,推荐体验/使用gentoo……
以前好像没有这个的
comment has COPYRIGHT too!
!-_- !-_- !-_-
呵呵,Shuge 兄的建议很好,但是目前来说还是没有时间编译这个东西
要是安装二进制系统的话,再慢也应该比编译那么多软件快 :)
FreeBSD6.3与Ubuntu8.04双系统一点问题没有,6.2太老了吧
叫我师弟得了。不管是年龄上,还是技术上,抑或人品上,我都是后辈。
我承认,第一次编译是比较痛苦的。我完全安装、升级、配置(LAMP,zh_CN.UTF-8 && poedit,mplayer,mp3,kde,gcc && GTK+)好gentoo,几乎用了2天(当然,我不会傻到一直盯着屏幕看它编译)。
以后就爽多了。zhangle(gentoo中文的头)说过,“gentoo适合懒人……玩gentoo的人是一时勤快,一世懒惰”。
一次配置好,以后升级(包括发行版升级,实际对于gentoo来说“发行版升级”是很模糊的)啊,安装软件啊,其实没有你想像那么痛苦--其实对于其它发行版,它甚至还要快。
“GUI速度快,文档质量好又全,升级和安装新软件方便,同一软件多版本共存机制(这个估计就gentoo能做得好)”是优点。
“编译费时”是缺点,唯一的缺点。
“世界是平衡的”……
咋 LEE 这吖不厌其烦地说 gentoo 呢?我觉得,杨师兄加入 gentoo 社区,会让 gentoo 社区发展得更好。
“其实对于其它发行版,它甚至还要快。”
比方说,某些发行版B软件升级,B包依赖于A包,新B包要新的A包,安装完新AB后,发觉有N多个包依赖旧A包,然后提示运行出错,然后不得不降级,然后……
@shuge:
呵呵,我何德何能,怎么可能说让 gentoo 社区发展得更好呀。而且目前来讲,我都没有积极参与任何一个发行版社区的活动,也就偶尔报告一个 bug 或者回答一个问题,像翻译、打包、补丁之类的活计都没有干过,不是不想去做,是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目前来讲我的主要活动范围还是我的大学和研究生院的 Linux 版,像水木的 Linux 相关版块是又多又好,我泡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实在没那个精力到处活动。
既然 Shuge 你这么推荐,等我十二月份换了新电脑,机器快了,我首先考虑编译一个 gentoo 上去。
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
似乎很多人忘记,当那个 派对 主义在中国起步时,只有一个人,然后是二十一人,当时没有人把它们放在眼里,不过近一个节已经以后,我们发现,那个 派对 影响和控制了那个星球上 1/4 的人口。
我想,如果我不理会衣柜里那个蟑螂的话,它肯定会下一个蛋,然后那个蛋再生 N 个,最后我的舍友会赶我出去。不过幸亏的是,我生平除了最讨厌蚊子外,就是蟑螂了,而且从来是见一个杀一个。幸亏, gentoo 不是蚊子,也不是蟑螂。
二、事物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
当您使用它,您就会熟悉它,就会加深对它真实一面的认知,加深对它的情感,您会分离更多关于它的文章,后辈自然会从您的文章中受益--这个过程会有意无意地产生诺骨米牌效应最终直接间接对社区作了不少贡献。
不拘泥于旧形式,不沉迷于美化,不热衷于不断“体验”发行版,把程序和数学应用于生活中来,提高学习 / 工作 / 娱乐效率,促进人与人情感交流,这才是我关注您的原因,这才是我勾引您玩到 gentoo 的原因。
关于编译问题
我很不讨厌编译,但是我讨厌对着显示编译信息的屏幕。
我第一次 / 重新安装系统时,会把要设置的都设置好,然后让它们自己慢慢跑,我虽然呆(她老叫我“企鹅”,我想她一定知道或者认为“企鹅”是呆的,所以才叫上瘾),但是不会老是对着显示编译信息的屏幕发呆。
起初,我总是醒来后,后者跑完步回来,吃完饭回来看看机器,很好,它编译完了。
以后,如果我要编译什么时,我会让它在后台慢慢折磨,它并不会影响到我浏览网页,或者写代码,或者通讯。我甚至会一边听歌,一边编译--只要您不是一边编译 alsa 驱动,一边运行 amarok,除非你想测试一下很久没有用过的 CTRL + ALT + DELETE 黄金组合。
哈哈哈,看样子我运气不错,在虚拟机上装,一次就过
Now I have upgraded to intrepid through dist-upgrade, seems running well.
One note from my experience of using FreeBSD with Linux distro is, manually umount the ext3 partition before halt the FreeBSD system, otherwise the ext3.fsck is forced before re-mount that ext3.
这个问题是应该是分区表引起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需要找张DOS盘启动,用diskfix修复一下分区表就可以。这里的修复并不会破坏原来的分区。修复好了之后,你重新安装ubuntu系统的时候就可正确的识别出分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