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笔记(1)

装完了Linux,吃了个小亏,由于从硬盘安装时候选择安装语言的地方和光盘安装不一样,结果只是装了一个英文版的系统,没有安装中文支持。于是麻烦就来了:

挂载Windows下的分区,不能识别中文文件名。打开网页文件,不能显示中文。

后来从Windows的字体库里拷贝出来一个SimSum字体,放到/usr/share/fonts/chinese/TrueType里,修改/etc/fonts/fonts.conf,添加SimSum到中文字体的前面。这个是添加新的字体,不过我似乎看到也有几个好像是中文的字体,不过我没找到字体文件在哪儿。然后把/etc/sysconfig/i18n改为LANG="zh_CN.GB18030"。这个是让系统显示中文界面。

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两个是哪个在起作用,这样搞过以后,Firefox能显示中文的网页了,这样我就能看到下载下来的有关Linux配置的文件了,不用再启动Windows了。但是中文的TXT文件和中文文件名还不能正常显示。

然后就设定开机自动挂载Win下面的硬盘分区。先在/mnt/目录下建立c,d……文件夹。在/etc/fstab里添加:

/dev/hda1 /mnt/c vfat 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0 0

/dev/hda5 /mnt/d vfat 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0 0

……

/dev/hda[1] /mnt/[2] [3] codepage=[4],iocharset=[5] 0 0,[1]是指分区,hda1指C盘,然后D,E,F依次是hda5,hda6…;[2]是指要把[1]分区挂载的位置,可以不在/mnt/目录下;[3]是指分区格式,vfat表示fat格式的分区,ntfs表示NTFS分区,不过NTFS分区要是想挂载的话,需要先安装kernel-ntfs-2.6.11-1.i686.rpm,其中2.6.11指的是Linux的内核版本,必须与系统的相同;[4]不知道什么意思;[5]大概是指的打开此分区文件需要用的字符集,2.6内核以上用cp936表示中文的似乎;后面两个0不知道什么意思。重新启动,就能直接开机挂载。

挂U盘可以用mount –t vfat /dev/sda1 /mnt/usb,需要先建立好目录。卸载是umount。

在系统下安装软件,只会用rpm一个命令:rpm –ivh rpm文件名。-ivh是参数,以前看过,意思忘了,不过一般用这个参数。

文件名后来可以用中文显示了,但是文件仍然不能显示中文,就从桌面环境里找,找到了一个添加删除程序,然后在多语言支持里找到中文,让它更新,却提示要插入光盘3。正好看到有显示细节,就看到实际装5个包就行了。就到D盘里面找到光盘3的镜像,把那5个文件解压缩出来,用rpm安装。果然重新启动之后就可以显示中文了。

本来这样已经算完了,但是怎么就是调不出来中文输入法,再加上后来才发现没有装eclipse,这一饱受赞誉的IDE,很想试试用用。如果再用rpm装的话,加上JAVA的开发环境,有100多个文件。算了,干脆重装得了。就只好重装了一遍,唉,都怪当初安装时候没有设定好。

还发现几个问题,Fedora的update好像不能选择增加软件,只是在原来安装的软件基础上的更新;安装的时候一定要安装中文支持,不然好多文档显示都有问题;其实在xwindow下就可以配置好多东西,不一定非得直接去改文件;安装时候的定制选项一定要考虑好,不然再安装软件会很麻烦。

下一步要搞清楚Linux怎么用ADSL拨号上网,怎么下载文件,怎么上QQ、MSN,再安装上Mplayer和xmms。搞懂了以后我就可以基本离开Windows了。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Linux学习笔记(1)》上有1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