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M 推理优化 Continuous Batching 及其实现

原理

Continuous Batching 是 LLM 推理优化的一项技术,作为这篇文章的知识背景不再赘述,目前流传最广的参考资料是这篇:《How continuous batching enables 23x throughput in LLM inference while reducing p50 latency》。它也有中文翻译,感兴趣可以搜一下,先看看。

图片来自:Anyscale 博客

虽然这篇资料介绍了它的主要原理,尤其是这张简单易懂的图,但是实现与原理是存在差异的,因为工程实现要解决很多现实问题。

(Re)scheduling 开销

如原文所说,Continuous batching 还有个别名,叫做:batching with iteration-level scheduling,这里的 iteration 就是指一次 decode 计算。也就是说在每次 decode 的迭代过程中,做 batch 的调度调整。

但调度本身不是无代价的,它可能涉及到接收和处理新的输入请求,重新组织输入数据的形状,甚至各种状态的重新初始化,这些都需要消耗 CPU 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在这段时间里,GPU 是闲着的,GPU 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所以在实现时,程序并不会真的每个 iteration 都做 scheduling,目前看到有两种做法:

  • 合理间隔调度。比如每 16 次 decode 计算后,检查一下是否有新的输入,以及是否有空闲的槽位,然后对 batch 做一次调度调整。这能够显著降低调度的开销(TGIlmdeployvLLM)。
  • 排队比例调度。比如当前 batch 中有 10 个请求的 decode 正在进行,而排队中有 12 个请求,超过了排队比例 1.2,那么就启动一次调度调整(TGI)。

KV Cache 重读

如果真的像图中那样,每个生成 Token 的 decode iteration 与一个 prompt token 的计算对齐,那 KV Cache 的利用就会很糟糕。因为它们需要在 Global Memory 与 Shared Memory 之间反复搬运,而且每次搬进来以后只被使用一次。

这本质上是 prefill 阶段(prompt 计算)与生成阶段的计算特性不同导致的,prefill 阶段并不适合 one-by-one 的 token 计算。

所以在实现时,程序并不会真的做 prefill 和生成的 token 对齐调度。目前看到的调度方法有三种:

  • 在重调度时,如果有新的请求进来,那么将新请求的 prefill 计算和要进行的 decode 计算做合并(Orca、vLLM-prev)。
  • 在重调度时,如果有新的请求进来,那么先对新的请求做 prefill 计算,然后再合并所有进行中的请求做 decode 计算(TGI、vLLM、lmdeploy)。
  • 先根据 decode 耗时估算出来每次 decode 同时能做 prefill 的 token 数量,在重调度时,如果有新的请求进来,对新请求的 prefill 按照上面的估算进行分块,然后将分块的 prefill 和其它请求的 decode 计算融合在一起,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KV Cache 重读的次数,又避免先做 prefill 计算带来的 Token 生成延时增加(Sarathi-Serve+vLLM)。

可调优能力

LLM 推理服务往往用于生产环境,而生产环境面临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

  • 对于做阅读理解的应用来说,Prompt 可能会非常长,但生成的内容可能会非常短,开发人员可能会更追求吞吐;
  • 对于聊天应用来说,Prompt 可能较短,生成的内容也不会太长,开发人员可能会更追求延迟;
  • 对于创作类应用来说,Prompt 可能很短,生成的内容会更长,开发人员可能会更追求首 Token 延迟。

对 Continuous Batching 实现来说,就要求它调度策略尽量清晰,并且参数可调。所以更灵活的实现,未来可能会更受欢迎。

《LLM 推理优化 Continuous Batching 及其实现》上有1条评论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