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眼界的重要性,最初是在大学时学长的交流会上。南大数学系有一个传统,每年总有那么两三次组织高年级的同学开经验交流会。这些交流会可能有明确主题,例如留学或是找工作,也可能没有明确主题。幼稚如我,在大一阶段拒绝参加任何形式的社团或者活动,认为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情足矣,闲暇时间基本花费在小说上。后来的种种经验证明,这是多么傻的一种做法!
我在数学方面是一个资质一般的学生,是几位师长和朋友打开了我在计算机行业的眼界,得以投身到信息技术的洪流中。写到这里忽然觉得有变成回忆长文的迹象,就此打住,几位是谁就不介绍了。唯一值得一提的是,李开复先生也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我从不参于对他的争议和讽刺话题的原因。在帮助和启发中国学生方面,我觉得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但是在进研究生院之后,我自己闭塞了眼界的发展。一方面有当时身处的环境使然的原因,另一方面有成绩羞见江东父老的自闭自卑成分。非常后悔的有两点,一是虽然在某个研究专题方面有所收获,但在计算机科学系统性知识方面的进展不够大;二是身处远离实业的象牙塔,虽然亲身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却没能趁机深入地去学习和观察隐藏在这场危机之后的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
我用来勉励自己,有时候也用来鼓励他人的一句话是:“只要你读的是自己不知道的东西,那就是在进步。”因而我经常不择食地去读一些书,了解一些知识。但渐渐地认识到了一点,当你着手去学习时,眼界决定了你汲取知识的效率和效果。具体到计算机科学,眼界可能决定了你读的书是经典还是垃圾,花时间在过时的还是新兴的技术上。
这个周末在家看吴军先生的《浪潮之巅》,爱不释手。作为一个曾经拜读过 Google 中国黑板报上“浪潮之巅”系列连载的读者,我本以为这会是本信息企业史,但阅读后发现新增的三分之一内容更精彩。我不曾想过一个技术人员的眼界会如此之广,能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身处的这个行业、这个时代。我不否认对于书中的一些观点我并不完全赞同,但作者的眼界和思考能力着实让我佩服。
现在我已经初步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未来该何去何从,心中有一些惶恐。该打造哪方面的能力,亦不知该如何着手。有一些短期的规划,但并无具体的长远目标,我知道自己又到了一个眼界的瓶颈期。都说中国的年青人被房子票子绑架了,我希望自己能在忧愁这些之外,分些时间来读读好书,交交优秀的朋友,想想深刻的问题,聊以自勉。
昨夜西风雕碧树
blog上面的广告太牛b了.不能换成别的么.
确实够牛
广告很给力
各位,具体出什么广告是有人群定向的,跟你的搜索历史可能有一些关系 :),跟我没啥关系。
顶,看了你写的自动用手写操作系统,写得很好。支持。顶。
确实哦,和本机有关
虽然亲身经历了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却没能趁机深入地去学习和观察隐藏在这场危机之后的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对你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