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森林公园野穿

3月22日,包车。鹞子峪城堡始发,登顶莲花山森林公园顶峰。下降时先路过黄土梁村,绕到庙上村下。本来在中间汉太路就可以坐车返回,但由于山势的影响,从鹞子峪城堡到汉太路要绕很大一圈,所以只能徒步到山的东侧再坐车。

路线:http://www.foooooot.com/trip/148568/

半山腰的一块山坳
半山腰的一块山坳
东进山口
东进山口
翻越山脊岩石
翻越山脊岩石
莲花山顶远望 - 悉尼的“蓝山”是不是也跟这颜色差不多
莲花山顶远望 - 悉尼的“蓝山”是不是也跟这颜色差不多
山顶次平台
山顶次平台
莲花山顶远望
莲花山顶远望

莲花池-神堂峪长城

2月16日,自驾,两辆车,车停到莲花池村和神堂峪出口。上升下降不多,坍圮严重,险处略多,个别地方由山势代替城墙,中间有一个鲤鱼背。

路线:http://www.foooooot.com/trip/137202

坍圮的城墙
坍圮的城墙
山势全景
山势全景
坍圮的城墙
坍圮的城墙
遥望城楼
遥望城楼
大角度下降
大角度下降
长城
长城
鲤鱼背 - 两边都是悬崖
鲤鱼背 - 两边都是悬崖
残雪
残雪
城楼
城楼

大榛峪-旺泉峪-响水湖-牛犄角环形穿越

12月14日,自驾,车停到大榛峪村卫生服务站路边。不进响水湖景区,从右侧道路进沟上山。刚进山时,在哪里上长城发生了分歧,硬是从一个大岩石那上城墙,浪费了好长时间找路。建议后来者从道路上上城墙。

路线:http://www.foooooot.com/trip/124093/

大榛峪村进山道路
大榛峪村进山道路
山沟里望长城
山沟里望长城
领队在找路 - 套望远镜拍摄
领队在找路 - 套望远镜拍摄
长城
长城
长城
长城
长城
长城
长城
长城
长城
长城

莲花池-慕田峪长城徒步

上周六,冒着北京粘稠的雾霾,我跟着绿野的“梦在珠峰”团队去长城走了一圈。野长城边的红叶没有到惊艳的地步,徒步的距离也不算多长(6公里左右),因而一点也不辛苦。总的来说,玩得还算开心。只是刚开始从莲花池公路边上野长城那段,因为还有其它团队一起上,人有些略多。也许是因为这里是进慕田峪景区最方便的逃票路线吧。

慕田峪景区最东头的敌楼(应该叫“慕字一台”),其实是一个三岔路口。我们从敌楼的窗户里钻出去,往南走了两个敌楼,休息加野餐。人特别少,感觉很好。野餐完毕后,本来计划走到 23 号敌楼的大家都不想走了,就从慕字七台和八台间的下山道出了景区。

路线:http://www.foooooot.com/trip/113900/

下山后,又去找地方吃了顿虹鳟鱼。不太顺利的是由于农家的接待能力不够强,二十多个人等了两个小时才吃上饭。晚上 8 点才开始回京,到家都 10 点多了。

野长城上,也略堵车
上城处,野长城上,也略堵车
遥望慕字一台
遥望慕字一台
遥望慕字一台,全景
遥望慕字一台,全景
哥回个头
哥回个头
哥猫个洞
哥猫个洞
沉思的小黄
沉思的小黄,这张照片在微信上赢得了很高的赞誉
长城上野餐
长城上野餐
敌楼上煮面
敌楼上煮面(放心,垃圾都会带走的,这是基本素质)

八大处-香山-百望山穿越

刷手机 ROM 时忘记上传六只脚的行程,导致九寨沟和这次行程的轨迹记录丢失了。让我比较沮丧,因为这让揣了整天手机、甚至要充电保证轨迹记录的辛苦完全没有了收获。这次活动还是蛮值得纪念的:从八大处,经过香山、香山植物园,然后出百望山景区,总共有 23 公里。8 点 10 分开始爬,用时 7 小时到百望山公园门口,中间翻越了好多个大小山头,下山后感觉体力都快耗尽了。

行程发生在 10 月 30 日,也过去比较久了,不想多说,上几张图片留念罢了。

香山南马场水库
香山南马场水库,远观还挺漂亮的说
雾霾天气里遥望颐和园,隐约看到大黄鸭
雾霾天气里遥望颐和园,隐约看到大黄鸭
百望山大门,看到这里无比欣慰,因为到终点了
百望山大门,看到这里无比欣慰,因为到终点了
一同登山的零海拔队友合影
翠微顶上,一同登山的零海拔队友合影

马套峡谷-水头长城-镇边城徒步

这是跟随“梦在珠峰”这个绿野团队的第二次活动,同样的时间地点集合,遇到类似的问题:司机因看到禁行大车的标志而不肯直接开到镇边城,于是本来的“镇边城-水头长城-马套峡谷”穿越,变成了“马套峡谷-水头长城-镇边城-马套峡谷”的往返,距离也从 15 公里增加到 25 公里。这两次活动真是充分证明了户外运动的不确定性。本来以为路途很轻松所以把登山杖丢在家里,而带上了单反相机,后来证明有些失策。

马套峡谷原来叫黑沟,近期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改名叫做“南石洋大峡谷”。峡谷中间的路已经整修的比较规范,徒步几乎没有难度。水头长城是一段野长城,有很强的纪念意义,抗日战争时日军曾从这里突破,包抄国军后路,导致南口战役的失败。从历史照片来看,现在的水头长城还基本维持着当年的原貌,只是城墙坍塌了一些。镇边城也是南口战役激战的一个地点,现在看起来只是一个小村子。

水头长城靠近马套峡谷那面坍圮的比较厉害,爬起来很费劲,而且有些危险。但是在烽火台上吹着山风,看群山起伏,长城绵延,景色真是美不胜收,非常棒!

水头长城全景

我以前一直有一个错觉:长城没剩多长了,剩下的应该都被整修成了景点。这次水头长城徒步以后,我仔细地看了一下卫星图,才发现长城居然还有那么长!走完野长城才感叹,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实在是太伟大了!下图中央坍圮的位置,就是当年日军通过的水头隘口,旁边竖着一面纪念碑。同时这段长城的圆角矩形烽火台,据说也是一大特色。

水头长城

另一个方向的长城,几乎不成样子了,但遗迹仍然伸向远方。

水头长城西侧

烽火台上

下面是这次徒步的轨迹,其中有一段走岔了走了回头路,然后尾巴上一大段 10 公里走的是公路。这段公路一直走到天黑,7点多些才走到大巴车的位置。

路线:http://www.foooooot.com/trip/102227/

走了几次户外才发现北京周边还有如此地好景色,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徒步实在是胜过景点太多了!

小海陀一日穿越

知道有绿野这个论坛让我欣喜不已。以前总发愁想郊游没办法,从没想过网上可以聚集起这样一批人。为了让自己的周末过得充实些,9 月 7 日初体验了一把自由结队的活动,参加了绿野论坛上“梦在珠峰”团队的“大、小海陀一日往返”,这是今年爬的第二座千米峰。

通告是 7 点 10 分在阜成门附近集合,但还是不可避免地有人迟到。7 点半左右大巴发车前往大海陀村,京藏堵到一塌糊涂,11 点左右才到海陀山附近。不幸地是前往大海陀村的公路限高 2.3 米,大伙儿只好在 X012 县道靠近阎家坪附近的限高架那下车,徒步从阎家坪登山,这下整段路程的强度和难度一下加大了不少,也为后面的困难埋下了伏笔。

本来是 29 人,刚上山就有一位女生晕车导致呕吐,加之看到居然是走野路,她的三个同事就陪她撤了下去。剩下的人继续登山,走了大约 8 公里才到山顶,中间集体仅休息一次吃饭。整个队伍被拉长到超过一公里。由于走的是山脊,有起伏和树木遮挡,从队中间都看不到两头。手机信号也很差或者没有,只能靠手台通信。幸好我为了这次活动买了个手台,事实证明发挥的作用还不小。

我上到松山(小海陀)山顶的时间大约是3点,大小海陀中间的鞍部平地是北京著名的扎营去处,营地能容纳几百顶帐篷。由于下山驴友反馈大海坨山有持枪民兵把守,再加上时间不是很够,领队就决定放弃登顶大海坨山,于是也没有真正走到鞍部去观察一下宿营的盛况。行程也由“大、小海陀一日往返”变成了“小海陀一日穿越”。

4 点一刻开始下山,没有从原路返回,而是下到一个垭口后从著名的销魂坡下去,然后到西大庄科。从后来的gps数据来看,销魂坡的平均坡度角应该超过了 45 度,部分路段相当惊险。要时刻提防可能被上方驴友不小心踢下来的碎石块,搞得我想着下次有必要带个头盔过来。

虽然有陡坡,但下山的路程一点都不短,轨迹显示大概有 7.6 公里。 由于天色已晚,大家都埋头赶路,前后队距离拉得更长。这条路线与上山完全不同,山脊的路线大部分是高山草甸,树很少,很空旷风景很美;下山路上全是茂密树林和灌木,根本看不了多远。我在前队里,总算在天黑前 7 点赶到了山下。只有我带了头灯,留给岔路口等后队的同学,他们一直等到快 21 点才全部下来。后来跟我反馈说头灯作用很大,能照亮一排人下山。

21点多大巴开始回城,23 点 15 才到阜成门,连地铁都没有了。

路线:http://www.foooooot.com/trip/100972/

事后我总结了一下:登山杖、手台和头灯起了很大作用,为了安全得常备;路线的临时更改导致运动强度加大,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和体力准备;爬山不应该穿短裤,除了概率低的被划伤或被虫咬之外,草枝或石子会老往鞋里进更让人不舒服。最后,奉上山顶傻笑照片一张:

松山(小海陀)山顶

自驾云蒙山

最近看 zhiqiang 老晒登山、户外照片,搞得自己心里也痒痒的。正好我的车到了首保时间才开了两千公里,于是和几个同事好友约了一起自驾去爬云蒙山,顺便也磨磨车。后来约到 8 个人,两辆车。

周六早上 6 点起床,6 点半左右出发,分别在阜石路和北三环接了两个朋友,7 点上京承,7 点 20 到收费站,然后到第一个服务区与另外一辆车集合,重新分配人员。因为起得早,市区基本没堵车,只是在崔各庄收费站前堵了一点点。

后面是半程高速,怀柔桥转京密高速然后上京加路,在导航到目的地之前注意“云蒙山森林公园”路标即可。京加路比较好走,只是到云蒙山的岔道急弯比较多,距离不长。

我们9点左右到的景区,门口买票,开车进景区停车。9 点 15 分开始爬山,一路上大伙儿那是相当地欢乐。由于之前在六只脚大致查过轨迹,所以一路上都用六只脚看行走距离和海拔,我们戏称为“查看进度条”。对目的地的预判对分配食物、饮水和体力有不少的帮助,不过后来还是发现普遍食物带的多,饮水略有些少。

最终大约 12 点 30 分到达主峰山顶,拍了会儿照。后来重看照片,觉得从山顶看风光角度比半山腰略差一点,主要是绿色的山峰较多,岩石斑驳的山坡较少。云蒙山得名“小黄山”,还是斑驳的地方有看头。

拍完照片找了一个树荫吃东西,聊了会儿天,13点30开始下山,在一个分叉路发生了分歧,走了一段岔路后决定还是原路返回,大约浪费了半小时。刚下了几百米,就发现天色阴暗,偶尔有雷声传来。所有人都没带雨具,于是大家都开始加速下山,速度快了许多。中间的确滴了几点雨,但在树叶遮蔽下没淋到多少,倒是后来下到山脚发现山脚雨应该更大。走到半山腰厕所处太阳重新出来,正好一个朋友抽筋了,这才停下来等走得慢的,集合继续往下走,16点左右下到停车场。下面是爬山行程的整个轨迹:

路线:http://www.foooooot.com/trip/99623/

16点20分开车返城,在离收费站大约10公里的地方开始行驶缓慢,最终18点左右到达京承崔各庄收费站。从百度地图上看各环路一片红,于是趁收费站到5环间还没有堵死,快速从来广营桥出口出去走辅路转市内道路了。送了两个朋友到地铁站,差不多快7点转到3环回家,北三环西侧和西三环一路畅通,7点10分顺利到家。

7个小时爬山,5个多小时开车,路上还挺精神,但到家下车以后觉得脑袋有些疼。安排得有些满了,以后爬山的话,还是尽量争取参加集体包车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