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不单行

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看来自己还是太天真,该结束了,我会记住今天。

用王冉的话来说,就是结束练剑生涯。:)

有点想哭,不过,好男儿何患无妻,谨以此记。

不愿意再看见这个域名,此博今日起关闭,以后请访问:http://solrex.blogspot.comhttp://solrex.spaces.live.com(http://blog.solrex.cn指向的为主博客),谢谢!

曲终,人也该散了。

发泄帖

真郁闷,真郁闷,真郁闷啊!!!

NND一个 BFD library 里的函数太变态了,前面 abfd 的地址还保存在 $ebx 中,紧接着一句调用函数的参数中 abfd 地址就变成 $ebi 中的了,这 TNND 是怎么优化的啊,还出现在特定的 target 中,发指发指,要崩溃了。

PS:发泄帖,就想骂两句,莫回,下次删。

同学少年

喜闻 Ally 同学拿到 UW-Madison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的 Offer,很是为她开心。UW-Madison 的统计全美第四,不简单那,也算是得偿所愿了吧。几年后见面,恐怕就要改口叫 Dr. He 了!哈哈,看来中文姓名翻译的确不太方便,有名字叫 you 的,有姓叫 he 的,我将拭目以待人称代词家族的大团圆 :)。

当日还在 MSN 上告诉我正式 offer letter 还没有来,莫要外传,没想到过了两天自己就忍不住发到 Abroad,当然又 Top10 了。呵呵,好事嘛,就应该大家共享,藏着掖着干嘛是吧!

前几天吃饭的时候 Ally 还在忐忑,说申请的学校都比较好,万一什么都没有怎么办?才过几天,没想到幸福来得如此之快,大概是当初晕晕乎乎地把申请信寄给自己这出事儿把坏运气都耗费完了吧 :)。现在应该可以专心学车了,也可以好好过年了,祝发烧早点病愈啦!

这算是南大数学申请的开门红了,除了两个去 EP 的,一个去 HKU 的 ws 男,剩下估计都在等,希望是个好兆头。今年过去,同学们以后才是真的叫做五湖四海了呢!

看着同学们一个一个都快乐地朝 America 奔去,以后是不是也要努力申请一下呢?恩,MIT CS,就是你啦(开个玩笑,别当真)。
Copyright © 2005-2007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财大气粗

公司牛了就是不一样。前些天在网上申请了 Intel 的几本 manual ,寄到手里才发现人家真实诚,六本书,11磅,沉甸甸的,摞起来半尺。一分钱没要,FedEx 过来,还先给我发了封 eMail,我这两天就 track 着它的路径等过来了。

Jan 26, 2007 10:18 AM Delivered BEIJING CN
8:52 AM At local FedEx facility BEIJING CN
8:44 AM On FedEx vehicle for delivery BEIJING CN
Jan 25, 2007 7:24 PM Int’l shipment release BEIJING CN
Jan 24, 2007 8:51 AM Departed FedEx location ANCHORAGE, AK
8:06 AM Arrived at FedEx location ANCHORAGE, AK
2:37 AM Departed FedEx location MEMPHIS, TN
12:40 AM Arrived at FedEx location MEMPHIS, TN
Jan 23, 2007 8:12 PM Left origin DENVER, CO
6:07 PM Picked up DENVER, CO
12:00 AM Package data transmitted to FedEx
同样是做芯片的,我们公司什么时候能让人免费申请 Manual,免费申请样片,那就牛了。

日子过得重复,也没什么好写的。GDB 的 target dependent 写得差不多了,下面准备把 BFD 的 Elf back-end 完全移植到我们的 CPU 上。原来虽然也有,但只是对 MIPS 做了修改,而没有定义新的 target。然后把 disassembly 功能实现了,再根据 Dwarf2 debug information 把 frame cache 的事情解决了,整个工作也就完成了。其实早就可以做的,但是因为还正在发展中,很多因素不确定,就像现在连 magic number 还没有,只好慢慢来了。反正我又不急,学什么都是学,进度压力小我自己支配的时间就多些,可以多消化一些。

等做完了再写几篇日志记录一下,坚持我的知识共享原则,而且这方面中文的内容也少,台湾做了不少工作。
Copyright © 2005-2007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什么是歇斯底里

和室友简哥一起看电影,有一个镜头,主人公将整张桌子上的东西一把扫了下去(注:不是那种很特殊的目的 ^_^)。简哥就说:“我一直很不理解这种举动,你说他为什么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打碎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欲望。”

入梦前想了一下,我想我大概知道那是怎样一种状态,因为在记忆中我至少干过两次这样的事情。

五年级下学期时,从同桌孟奇那里借到一个计算器,回家就用那个东西做算术题。被我妈看见了,勃然大怒,训斥不止。我想当时可能是因为唠叨,因为我妈只要开始训我,不唠叨半天那是不可能收场的,把我也气得不行,一怒之下把计算机摔在地上。意思就是我摔碎了,不用了还不行吗?结果当然可以想象,被打了一顿。

上初中时,大概是在初二,原因不是太清楚了,好象是因为踢球回家太晚,过程应该和前面差不多。手里拿着一个老爸发的太空杯(当时那玩意儿很流行),里面还有点水,被我往地下一掼,现在还记得那瓶壁被摔得都变成不透明白花花模样了。但是这次结果却反了,因为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就没再挨过打,变成了我妈在那边哭边数落生了个不孝的儿子,我过一会歉疚了赶紧追着老妈赔不是。

看来我小时候臭脾气还不小,别人都没做过的事情我做了两次,还都是对我妈。罪过啊罪过!

不过也是快十年的事情了,由是而观之我性格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可谓不大啊。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让我如此失控了,就算和我妈吵架也从来是见好就收,一看不行了赶紧皮着脸道歉。用句不敬的话说,满打满算我的直系亲属也就剩我妈一个了,再把她给气得不理我了我就真应了那句成语了:无怙无恃。这可是赔本的生意,不能做,不能做,坚决不能做!

唉,其实每次和我妈吵架我都很后悔。我家的平均收入,大概和北京的最低生活保障金持平,可想而知要供养两个大学生是多么的不易。虽然我不是个花钱没谱的人,但和一些同学比起来也算不上节省,如果不是姑姑的接济和我妈的节约,我不申请助学贷款吃饭都成问题。我妈为我们兄妹俩付出多少我心里都明白,可就是不能像古书里写的那样事母至孝。我很奇怪地发现自己心很硬,不是一个感情充分的人。我爸去世我也很伤心,但是也就一阵子,后来办丧事的时候就哭不出来了。因为要哭的时候我老在想,我为什么要哭?为什么非得拣人来的时候哭?我难受不难受和别人又有什么关系?还没有发生过什么长时间影响我情绪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不得了的,对我来说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大。可能跟见惯了生离死别有关,从7岁到17岁,10年间5个至亲去世,还有什么能比死更惨,我觉得活在世上已经很开心了。别人都够糟践自己的了,自己再糟践自己,何苦呢?

所以说呢,现在在北京的生活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又能赚钱又能学东西,还没多大压力,哪儿有这么好的事儿?虽然说像获鼎兄在博客里说的一样:“上海的生活其实挺苦的...在这样的城市里面,如果不精打细算,真的很难体面地生活下去。”看看周围动辄上万的房价,想想自己那点可怜的工资,就算月薪上万又怎样,还不依旧是穷人,也难免有感慨。不过小时候我爸经常给我说,人比人,气死人。跟我妈工作了那么多年工资才刚过千比,我这乳臭未干的小孩玩一样居然拿她的三倍,要不是自己的孩子我妈心里该有多不平衡啊!所以我现在,房子-不想,结婚-不想,女人-想也白想,这日子就过得舒坦多了。怎么着这半年的实习下来,买个笔记本不成问题吧?一个穷挨踢人对一台高性能笔记本的渴望绝对不亚于女人想着商场里的名牌服装,是我自己赚钱买的当然就更开心了。

还有些开心的事儿,现在我都咧嘴了:NND感冒总算好了,明天是周末,再加上是我有幸逃过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为这事高兴心理有点变态啊,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不过~~~~,··我··实··在··是·· 很开心 (~_~)。)

PS:

顺便推荐两篇看得很痛快的文章,易凯投资咨询公司CEO王冉:《世界是“贱”的》,王朔:《王朔谈潜规则》。

我总算明白了虽然 MSN 和 QQ 登陆时候的弹出窗口那么讨厌而它们还一直硬挺着、锲而不舍地、无可奈何地、不弹出来誓不罢休地、不被关闭决不放弃地往外弹。就拿我现在来说,几乎不上门户网站,每天获得资讯的渠道只有两个:LilyBBS 和 Google Reader。上班到公司登陆 MSN 弹出的那个窗口,还真是有点意思了。今天看了王朔的屁话连篇,觉得这个人虽然名声不算很好吧,还能说点人话,决定了,明天去第三极找几本他的书看。嘿嘿,想到这又能乐了,孔乙己如果能生到现在,还用得着“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我是不是该开心呢?
Copyright © 2005-2007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发薪日,加薪日

我应该高兴才是,人生第一次缴纳个人所得税:20元,下个月工资调整到3k。虽然也不算多,但对我一个本科还没毕业,基本上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和公司签订长期合同的小实习生来说,非常非常满足了。公司的 team leader 很看重我,让我负责一个独立模块的开发,也是应他的要求老板给加的工资。

我很喜欢这里的工作,公司氛围很好,像南大一样,根本不限制你做什么,只要你能把工作做完。不要求点卯,不要求加班,没有上班时间不准做什么,典型的程序员开的公司。几个合伙人都是美籍华人,SGI, Intel, Motorola, NVIDIA 这些公司出来的,都带领大型团队做过项目,所以貌似我们公司对产品和进度的把握很有自信。其实现在做的东西他们都做过类似的或者说就是重写一遍,再优化一下。同事的年龄都比较大,大部分是九十年代初毕业的,所以把我当成小孩一样,很照顾,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知道我读研时候还能不能在这干,我是想能做长些时间的,伴随着一个产品和公司从无做到有做到强的工作经历是很珍贵的,而且自己参与其中的感觉应该比 IBM, Microsoft 这样的大公司要强烈。

自从来到北京,心理变化很大,有了很强的独立感,我觉得我现在可以去做任何事,以前的那种对前途对未来的担忧荡然无存。

但是,仿佛对我这种好运气的报应,女朋友不愿意见我,还要再次休学。我们两个,如果开玩笑的话,写下来,电视剧也是能演几集的。我觉得两个人,就算是只是朋友,当一个处于困难中时,另一个也不能抛下不管,但是她偏偏根本不愿意我陪她。或许也因为我太坚持自己的原则了,也太死板,不会耍一些哄女孩的小把戏,得不到她的欢心,我觉得她对我的信任也在逐渐流失。我真的是很怕慢慢增加的距离感,很怕很怕。为了弥补这种距离感我来到北京,可是她却要回家,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真的不懂,为什么专业的问题就能对人产生那么大的影响?或许我慢慢会理解我们系那些原来在我眼里属于不思进取的同学的感受,世界在我们眼里是不一样的。

该新年了,不说这些丧气话。无论如何,我会等一个结果的,既然已经几年了,那再多几年也无妨。

今天头好痛,鼻塞的厉害,大概是前几天晚上风吹的。等一会儿给老妈打个电话告诉她加薪的好消息就回去。

过些天该研究生入学考试了,虽然参加考试的兄弟姐妹们不会看到,我仍然趁新年在这里写下祝福,祝愿每个人都有好运气,最后找到好归宿。最好多几个来北京 ^_^

不写了,各位明年见!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流水

睡到自然醒,近11点钟。爬出已有些凉意的被窝,冲个暖暖的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衬衫和内衣,无比的熨帖舒适。刷一个牙,刮一下脸,清清爽爽地拥抱休息日的到来。

裹上厚厚的冬装,武装到手指,出门去约会北京城灰蒙蒙的太阳。周末的沃尔玛也不见许多人,迅速找到售套餐的柜台,拎着盒饭出去结帐。坐在休息桌椅上处理完毕,折身回去,再出来时,手中又多了袋曼可顿和大桶酸奶。

徒步四十分钟,穿越过熙熙攘攘,总算望见“第三极”那三个无比自恋的招牌大字。与几个电子城门前的车水马龙相比,中关村广场背后有点像浦口,街道上鲜有行人和车辆,不过,一点也不违背“北京是个大工地”这个结论。

旋转门进入,上6楼。抱起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开始寻找地盘。居然看到被坐弯的铁折椅,莞尔。往来两番仍无空座,无奈转身间见三箱书成L状,大喜。自此坐定直到打烊。凡两日,阅过百七十页。

看过萨氏经典,才知道南大商院那套教材实应标为:考试专用。从切入之深浅,或是讲解之简详,差之千里。萨氏书中引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一席话:我最大的野心就是增加剑桥大学输送给世界冷静而热情的人才,他们愿意把自己最充沛的精力贡献给社会,设法解决身边的社会困苦;直到了解高雅而高尚的生活的全部实质内容,他们才会满足。倘若中国大学能以此为训,国之幸甚。

我应感谢学到的半拉子金融专业,虽未得真才实学,却把那数学人对经济的狂妄除的一干二净。经济学内容于数学未见艰深,但其规律的掌握却不知难多少倍。数学家眼里的是抽象世界,经济学家目及的却是现实生活。人和人类,不是几个数字能简单表达的。

阅读观念也随之改变,已然不是那个拿起什么都读得下去的孩子了。翻开报纸,只会去读财经、政文版,所谓的经济学家们拿着一串串数字支撑起某种观点砸来砸去要比几个男人争几个女人好看的多。隐藏在政经行为背后的逻辑也会告诉你表面和本质相差其实很远,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最精通的就是把毫不相干的事情放在一起,创造出某种关系,然后让你接受他的结论。最好笑的是,同一件事情同一组数据经常得出不同结论。经济学是个美人,需要用智慧去揭开她的面纱。

回家的路上,九点钟,北京城依然沸腾。中国的圣诞夜,是属于情侣的,我仍无福消受。想起书中所说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大概爱情是 normative 的吧,可我总是用 positive 的眼光去看,注定是看不透的。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今年对我影响最大的几个人

各位师兄师姐流行起了写总结,让人顿生感慨之念。想我这今年过得乱七八糟,写篇总结也不容易。至于流水帐,已经在生日那回记过了。生日过后这段时间,我不想写多少,尤其是个人感情方面,我实在想不明白我哪个地方有问题,写多了反而将自己陷入麻烦。也引用一下师兄引用的一句话:Can chasing girls change the world? I want to change the world.

既然不愿写总结,前几天看到报纸上问了一个问题:今年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谁?我就写写今年我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吧。

第一个当数 Xu You 师兄,这里可以看 Eric 对自己的回顾(请注意里面谦虚了很多)。在大三升大四这段时间,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很多选择,所以也会看看别人是怎么走过这段历程的。在我的眼里,Eric 曾经所做到的,都是我很佩服的事情。而且我们两个有着相近的人生观,可以说都是有野心的人,包括对科学研究的态度,对人生价值的观点,都很相似。去年大概是12月份,Alex 和 Eric 到南平教室做交流才第一次认识他,其实 Alex 经常提起柚子,只是无缘早相见罢了。听了那个讲座之后我相当的惭愧,虽然自认为不是一个堕落的人,但相比而言我利用时间产生的价值和 Eric 相差太远了,心中好生佩服。后来几次相见熟识起来,经常会在 Gtalk 上聊天,还有互相浏览博客,获益匪浅。一个那么优秀的人放在你面前,总会激励起自己学习的动力,虽然有时候获得一点小成绩,但抬头看看,和师兄比相差那么远,哪儿敢骄傲。可以说,我的远期榜样是 Kaifu Lee,近期榜样就是 Eric。

第二个是获鼎兄,我得感谢他。不是他,我不一定会走上 IT 这条路,或者说,至少不会那么早感受到自己的兴趣并付诸实践。Alex 的激情一直非常能打动人,老实说,从技术上,他并没有教我很多,也就是一点点关于 HTML 语言和服务器的知识。但是每个人做每件事都会有一个引路人,我的引路人是 Alex,是他告诉我:嘿,你能行,这些东西没什么大不了的,非常 easy 。是他的言行给了我信心。而且我更佩服的是他的硬朗和执着,我们都不是有背景有身世的人,但相比起来,山里出来的 Alex 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社会的不公,他在大学的经历比我们的生活要浓重也可以说是精彩许多。我经常看见他穿着迷彩服,问之他直言说没有衣服穿,问他为何不考虑再读书深造,他说我家里负担不起,妹妹还要上学,我能尽早工作就能减轻许多家里负担。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要坦然去面对出身和背景的不公平,努力去争取自己能做到的一切,而我以前对家庭的贫穷是有那么一丝不好意思的。也正是因为执着,Alex 最终进了 IBM 公司,在博客里,有一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做到了一个小本能达到的极限了。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人生的极限。

第三个是吴朝阳老师,他的计算技术基础课,我如果不是缺课最少的,至少是听课最认真的,大概也是学到最多的。我现在仍然怀念那只有七八个人的教室,以及和老师像聊天一样上课的气氛。这门课使我受益良多,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这门课上学到的东西,使我软件设计师考试顺利通过,几乎没有困难。我找实习的时候,前辈电话面试开始就问:你简历上写懂 STL ?至于吴老师对生活的态度,我很佩服他的洒脱,也看到他不得志的一面和一些弱点。他的人生着实有我羡慕的地方,我知道那并不是我想要的,最重要的是吴老师对我们来讲没有面具,他对人生经历的坦言给我人生观的成熟带来很大启发。

第四个是顾佶老师,我们的辅导员。自从大二当上年级长以来,就一直和顾老师合作到今日。坦率的说,刚开始我对她的工作方式颇有微辞,但随着时间的变化慢慢地能理解到她的难处。顾老师对我的工作和学习帮助都非常大,为我们年级也费心许多。而且在今年的保研这件事上,我更得感谢她的督促使我没有放掉这个机会。在当年级长的这段时间里,我一直叫她顾老师,也一直用敬称,刻意地维持一种距离感,因为我不想和上级搞得太近,这是我做人的原则。但我想大学毕业以后,我们应该能成为朋友。

我不是一个容易被人左右的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也有相当清醒的认识,但这几个人确实深深地影响了我。在一年即将结束之际,谨以此文向他们表示最真挚的感谢,并祝福他们能平安幸福。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宝贵的周末

又该周末了,非常开心。做学生不知道,周末和平日里差不多,现在才真切地感觉到周末对上班族来说是何等的幸福。看着坐办公室很舒服,坐一天不动弹没什么,但连着坐五天就知道有多痛苦了。真是感谢那些为我们争来8*5工作制的伟大的工人先驱们。

最近又买了几本书,"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Internetworking with TCP/IP", "Exploring Expect",花了160多块。前两本在中关村书城买的,影印,8折。最后一本是在淘宝上找到,然后跑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一美女那买的,第一次买翻印的原版书(就是DB啦)。写 expect 这个人太吝啬,documentation 没啥实质内容,满篇告诉你 exploring expect 有多好,然后推荐你去买,最可恨的是居然连电子版都找不到。要么你去买他的书,要么你忍受简陋的 man page,faint。而且因为太老,95年的,中国没有出版社引进,还好有人做好事。中国啥都缺,就是不缺盗版。

本来以为看原版书很痛苦,速度也慢。但在看文档时发现,工作压力逼着速度就快很多,该跳就跳,该扫就扫。阅读计划一大堆,Thinking in C++, More Effective C++ 电子版都在看,才读了十分之一,不知道何时能完成。反正这些书以后总会用到,就算看不完也当作工具书吧。

这个星期学到不少东西,还第一次用 mailing list 和别人交流,挺有意思的,也算是我开始为 GNU 的开源事业做贡献啦。估计下个星期就要开始实质的开发工作了,导师让我试着完成一个 command completion 的东东,就是用 tab 键补全命令,我们的 simulator 现在还不支持这个功能。开始 C&C++ 之旅了...........

发现最近日志数量明显增多,按我的规律这意味着最近日子过的很无聊,心情很郁闷。啥会儿我能戒掉写日志啊?

唉,该写完了发现用 vim 习惯到在 UltraEdit 里保存文件都开始令人发指的用 Esc :w 了,难道我要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 Linuxer?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这天儿是越来越冷了

Google Desktop 说今儿温度是-3~3℃,在办公室感觉都不一样,脱了外套开始有些冷了。不过还是很喜欢北京滴,起码屋里还足够暖和。这天气甭管放在商丘还是放在南京,在房子里也要受不了了。到这个时节还没穿上毛裤,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我妈要是看见了准该骂我。

公司的活是真不重,不然我不能经常有空写博客了。我做的是回归测试,基本上任务就是把别人写好的测试用例运行一下,然后 report。量是比较大,但反正都是脚本,也很 easy 。shell, tcl, expect 和 makefile 脚本编写渐入佳境。小脚本做大事情,真是体现了命令行功能的强大,在这点上 Windows 的 shell 和 *nix 的 shell 是没法比的。当然,我不是说 Windows shell 的不强大,只是相比而言。基本上我花在每个脚本上的时间不超过三四个小时,一天撑死两个,相当闲。呵呵,看来当初学 Linux 的工夫没白费。也真是,花了四年时间学的一钱不值,到头来挣工资用的却是四个月就能学到的东西。

公司里的人年龄都比较大,大部分比我大七八岁以上,二十五六的就没几个,只有我一个实习生。那天吃饭时我的“导师”还问我是不是少年班的,所以他们似乎觉得我还嫩,干不了什么活,也不给我分任务。而且也确实,做芯片底层开发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编译器、模拟器、信号处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要写。就是把测试脚本编写这块扔给我,但也没有全给。嘿嘿,我倒乐得清闲,没事时候就做做自己的事情,看看技术文章之类的,也挺滋润。比我暑假实习那家环境好多了,连个隔间都没有,还加班。这里只要完成你的任务,你想干吗干吗没人管你。

在北京也呆了十几天了,有几个让我对伟大祖国首都北京感到很不爽的地方:

1.进银行先“挂号”。

呵呵,请允许我老土一下,不过真是第一次见到。我拿到那号一看:您前面有41位顾客,请耐心等候。心刷的就凉了,这41个人我得等到猴年马月啊?当时就想走,后来想既然来了,怎么地也得见识一下不!坐下以后才发现,哦,这41的意思是不管什么业务,总共41个人在等。再看看有5个窗口呢,运用小学学的数学(大学老师教的至今没怎么用到过)计算一下,恩,不错不错,在平均状况下每个五分钟我也不用等到一个小时。安心许多,心里就开始感叹起来:首都就是好啊,排队都能坐着!

2.红绿灯摸不准

请再允许我老土一下,我还真没见过一条路上相反的两个方向,一个亮红灯,一个亮绿灯;我还搞不懂为什么同一个灯杆上,自行车亮绿灯而行人亮红灯;我还弄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明明你面前横着的这条路上都是红灯而你对面的行人灯还是红滴。在南京,我在概率的意义上还算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人,但是到北京我发现就算我很想遵守交通规则但是红绿灯搞的我忍无可忍,行人绿灯亮的时间仅足以你用最快的步速跨到对面,而且明显同一个方向上的机动车享受的绿灯时间比行人长得多。对此我很无语,我只能在珍爱我自己生命的前提下选择什么时候闯红灯。

3.公交系统极不人性化

为什么公交车的侧身不写多少路和经过的站点啊?白天还好点,凌晨和傍晚时候像我这种近视根本看不见车头的多少路,嗖一下就停我跟前了,我非得跑到车头看看是多少路再决定上不上车。为什么报站不报下站到哪儿啊?自动报站的公交,包括公交车和轨道交通,就没有报过下一站是哪里,相比而言有售票员报站的还好些。为什么地铁站没有售票机呀?上班高峰期得排老长的队。为什么地铁没有自动扶梯啊?上下太不方便了,尤其是带着东西时。

4.人行道上贴广告

在南京我从来没注意过人行道是什么样的,但在北京只要你稍微低低头,就会发现那种类似于名片大小的办假证之类的广告贴满了人行道和天桥,至少在我上班那条路上是这样。这里想给那些什么分众、聚众、分时传媒提个醒,千万别忽略了这N平方米的广告牌,N的数量级应该在千万以上。市政也可以小赚一笔呀!

不爽的地方还有,比如暂住证,我到现在还没办,不过打算办一个,主要是好奇。我将坚持一个月不办表明反对暂住证的立场,然后办一个满足我自己的好奇心 :)。这一个月不是确指,因为我实在不知道什么时候愿意把时间花在这上面。

现在有个小计划想研究一下怎么写 Google Desktop 的 Gadget,想做一个但又没好的想法,回去再想想吧。

以后要按时下班,按时吃饭,不在办公室熬夜了。反正都是玩,回去虽然连书都很少,无聊些,但对身体好一点,这两天在看《可怕的对称——现代物理学中美的探索》,要锻炼自己思维的能力,我们要勇于去探索自己未知的领域 :) 。周末打算去国家图书馆办张卡。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798工厂感觉

周日无事,心情烦躁,就起了找个地儿转转的想法。北京的所谓著名景点,也懒得过去,反正以后有同学找我总会有机会转悠的,就像在南京一样,待到当导游时候再过去罢。以前总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说798是北京的艺术社区,又是不用花钱的地方,就过去看了看。

车过去是挺方便的(这个“方便”仅针对北京的交通而言),基本上策略都是先坐到三元桥再转某趟车,朝阳区的可能有直达车。站名和街道都很有特色,街道叫酒仙桥路,两个站叫大山子和王爷坟。

从酒仙桥二号门进去,门口附近只有寥寥几家画廊,越往里走越多些。门口对的那条路叫做797路吧好象,798艺术区主要的模块在797路南面一侧,像一个粗箭头一样往东南方向发展的,797路以北的地方都是尾巴了。

其实像我这本就没有艺术欣赏能力的人,不敢说去妄评那些前卫艺术家们的作品了,只是一个感觉,这玩意儿我不懂,而且,也不喜欢。

园区内的指示牌标示比较乱,而且不易读,尤其是厕所的指向标识太少。进到每个画廊里都是一样,地方收拾的挺干净,但挂的东西画的是乱七八糟。房间都有股酸了吧唧的化学物质味道,估计肯定没用环保材料。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种画,一种画的色(Shaier)就像是把画布从泥水里捞出来一样,名字叫做《黄土地》,还一系列,我瞅了半天楞没看出来这几张画什么区别;还有一种就是把画弄的云里雾里的然后再描出来半拉人影,也是一系列,叫什么《梦境》还是《梦幻》好象,这家伙真是,看起来费劲那,瞄了半天才发现那不全是云彩。

最牛的是一个叫唐人艺术的,人家把一只带毛的鹰(不知道是死的还是刻出来的)放到一个烟囱顶上,让你用天文望远镜看,有意思吧。在某个画廊还有一个妓女拍的系列照片,照片不咋地,那说明看着挺有意思的。旁边李宁在开什么创意设计大赛的颁奖典礼,我一看美女不少,进去瞅瞅吧,人家楞说没有请柬是不能进的,站旁边签到处看了会儿,唉,真羡慕那些进进出出搭架子的民工啊!

反正转了一圈儿觉得没什么东西是想要的,只看中了一个雕塑,一个男人背着个龟壳坐在地上,好有意境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周末的缘故,园区里人很少,画廊里基本都是只有一两拨人,转来转去碰到的都是那几拨,学生多一些。真正感兴趣的可能还是那些老外,中国话说的也挺地道,人家估计是真去挑画的。现在投资中国现代艺术可是和投资房地产差不多,那价码嗖嗖的往上涨。

总之,没甚意思,走的挺累,算是到此一游了,下次要是没啥特殊目的,肯定不会再去。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瘴林迷雾中的八重路

佛家八重路:正视,正决,正言,正行,正业,正功,正知,正心,出此八要以消灭苦难,以正真伪,以予生命真义之真知。意译过来就是正确的信仰,正确的决心,正确的言谈,正确的举止,正确的生活,正确的努力,正确的思考和正确的喜悦,这就是佛教中达到涅磐境界的八重路。

之所以谈起这个不仅是它道出了一种生活的态度,还因为有个典故在里面。物理学中有一个原理,叫做八重路( eightfold way ),指的是8种重子属于SU(3)对称群的一个8维表示。它是由加州理工大学的著名物理学家 Murry Gell-Mann (他发明了夸克 quark 这一名字)发现并命名的。但这里我要说的并不是 Gell-Mann ,而是另外一个和他同时独立发现八重路原理的以色列驻伦敦大使馆武官 Yuval Neéman 。这个人,颇具传奇色彩:

1925年出生于特拉维夫 (Tel-Aviv Israel),15岁高中毕业,在 Technion, Hafai (Israel) 拿到工程师学位。他年轻时对物理学很感兴趣,但由于历史原因(中东战争)参了军。据说,他在以色列的秘密情报机构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1957年,32岁的 Neéman 意识到,如果他要成为一名物理学家的话,时间已经不多了,所以他向当时以色列的国防部长 Moshe Dayan 将军请两年假,到一所以色列大学学习物理,但 Dayan 却派他到以色列驻伦敦大使馆担任武官,这样他可以在工作之余搞些研究。

在伦敦,Neéman 拜访了皇家学院的著名巴基斯坦物理学家 Abdus Salam ,让他看了自己的外交证件和 Dayan 的一封信,对此惊讶不已的 Salam 居然收下了他这个弟子。但1958年7月,中东战争重新爆发, Neéman 不得不把物理放到一边,现在知道,除了进行某些其它活动以外, Neéman 策划了把 S-级核潜艇和百人队队长式坦克运送到以色列的行动,最后在1960年5月,作为一名退役的上校, Neéman 在35岁时成了 Salam 小组中年龄最大的学生,开始投入研究工作。上面所说的八重路原理就是他在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y, London (1960-61)读书时的博士论文 Derivation of strong interactions from a gauge invariance 里提出的。

Neéman 后来建立了 School of Physics and Astronomy at Tel-Aviv University,并成为 Tel-Aviv University 的校长,他也是以色列的核武器计划中的重要一员。他建立了 Israel Space Agency (1983) 并担任主席一直到去世,服务于 Israel’s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 (1965-84) 并担任主席 (1982-84), Israel’s Chief Defense Scientist (1974-76), Minister of Science and Development (1982-84,1990-92), Minister of Energy (1990-92) 。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 Tehiya ,一个脱离 Likud 集团的极右的政党,反对 Camp David talks 和平进程和 Yamit 撤军计划。

Neéman 今年4月26日在 Tel Aviv 因急性心脏病逝世,死后的新闻标题为 Professor, veteran politician Yuval Ne’eman dies at 81。

有人说,He was definitely one of the most colorful characters in particle theory during the second half of the last century. 从经历上来说, Neéman 的生活不可谓不精彩,羡慕之余我觉得更应该从中看出的一点是:人的生活总有不得已的时候,重要的是要有信念并且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如佛经所说的八重路一样,对每个人来说,面前的路是不一样的,有的大道坦坦一目千里,有的苦海无边坎坷曲折,但其实在心里来说,都是在寻求内心的宁静,在寻求的过程中,却没有了那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淡然。从宏大的背景上来讲,一生不过是一瞬;从纤微的角度上来看,一生代表着永远。说到了还是半杯水的问题,有人说:只有半杯了,有人说:还有半杯呢!我们在路上,无法决定未来,但可以决定姿态。

还有夏威夷渔夫的寓言,我们奋斗是为了什么?也许每个人都会想此类的问题,但想通的能有几个呢?我们在找寻自己幸福的路上东奔西跑,却不如一个躺在那里的老渔夫,也许某个美女说的对:什么复杂、错综,说到底都归根于“不平衡”。愿望和现实的不平衡,导致心理不平衡。爱与被爱的不平衡,制造种种情感的多角关系。我们是唯物地去增减筹码、和天平较劲还是劈柴喂猪哼着小曲该干嘛干嘛?禅的聪明或许在于:人生太短,来不及改造世界,不如调适心灵。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实习第一天

本来不想写呢,这下班了回去也没啥事,就在这扯两句吧。

今儿下午到公司报到的,公司还可以,写字楼也算气派,锦秋国际大厦,那楼盖的挺帅的。工作环境相当不错了,每人一个电话,还可以打长途哦,电脑是19寸液晶的,2.93G512M,不是太好但足够了。我要做的是用dejagnu写测试脚本,现在还在学呢。本来想住亲戚家,可是人家正好有事,只好租了个公寓住,6人间380块啊,心疼死了,这首都就是不一样啊!还好离公司很近,不用挤公车了,走路也就一刻钟的样子。过会儿回去还得买点洗漱用品,离沃尔玛挺近的。

mathena师兄的博客总算能访问了,又看了篇比较打击的文章,呵呵,人比人,气死人那。

好了,不扯了,忙完这阵子再多写点吧,先好好学习了,得快点进入状态 :)。

PS:

工作的写字楼照片:

位置: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写在我的20岁

时间眨眼间又转了一个轮回,快得有点让人无法应酬,手足无措中我进入了生命中第21个年头。去年今日此博中,写下了对19岁中的期待,还有一点点小计划,看看这些计划执行的什么样子:

数学,三上那几门都是考的不错的,三下就有点差了,关键在泛函;英语,TOEFL考了,590,数学成绩也不太好,放弃出国的打算,GRE自然也丢掉了;计算机,C++就看了一些STL的东西,倒是对JAVA的观点发生彻底的转变,学了不少;金融学副修,三下时候只过了一门,不得已还是放弃了;Linux和服务器的东西看了一些,汇编语言也学了不少,暑假找了份工作,做了几天事。

综上,得证,我是一个没有执行力的人。Q.E.D.

或者可以找个开脱的说法,:),计划赶不上变化。

曾经做了个预言:所有的事情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没有理由不高兴。如果通观全年的话,它还算是成立的,虽然其中不乏坎坷,但坎坷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在20岁生日,要感谢老天对我这一年的眷待,感谢给我那么多不曾敢奢望的幸运,也要感谢兄弟姐妹们给我那么多的鼓励和支持,我真的非常非常感激。

站在这个点上向前向后看,我看到的是充实幸运的过去一年,但仍看不清前方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敢奢求老天再给我几分运气,不过我会努力去争取。在每一个 lucky dog 背后,都有他不为人知的努力,这点想与正在忙碌着考研、出国、找工作的兄弟们共勉,只要努力,不怕没有好结果。重新跋涉的路途遥远,你还要自己保重,就在你最感疲惫的那一分钟,会听到胜利的号声。我在高考誓师大会上的演讲引用过这句歌词,没想到前几天居然还有外班同学提到,现在看来,这句话很有道理。

明天就要离开南京了,先回趟家,然后去北京实习半年。要离开自己熟悉的校园环境,真有点百感交集,不知道是何种心情,总之,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想起几个好友经常扯:“要走贤惠路线了”,看来我也“要走成熟路线了”,^_^。

PS:

走之前做件好事,因为咱年级的出国代理是我和yutian开的,我把代理脚本重写了一下,还简化了代理配置的步骤,现在只需运行一个文件就可以更改IE和Firefox的代理设置了,写了一点帮助文件,和两个比较有用的脚本打了一个包,放到我个人主页上了,也可以点击这里直接下载。对那些不懂电脑的同学可以说是近似傻瓜配置了,也算是方便大家吧。有兴趣琢磨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原理,全是脚本和批处理文件,非常简单的。

PSS:

班务的事情我在百合上发贴了,大家看到了相互转告一下。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准备再次进京

四年级果然是峰回路转,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形容经历这一切的心情。

最近的变化是在北京找了个实习,一家电子公司,做软件开发。蛮喜欢的,因为自己本身是数学专业,以后要学计算机网络,如果再能学到一些硬件底层相关的东西,无论对自己学术生涯还是职业生涯都会有很大好处。公司又离女朋友的学校近,相当的理想了。

在系里的工作要撂下了,准备找同学代替自己。地球离了谁都会转,不过到该走的时候还是有点舍不得,当了两年多的年级长了,已经适应了这个称谓,也喜欢和大家在一起的感觉。要离开大约半年,明年毕业前一段时间还是要回来的。

这两天走路做事都有点精神恍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也许是人面临变化的些许不适应吧,会好起来的。毕业论文看来要在北京做了,题目到现在还没定下来,真是很惭愧,有我不愿承认的懒惰因素在里面。吴老师给我指了两个方向,两个都比较感兴趣,但是阅读量太大而且没有好好看,等安顿下来后我会去好好完成的。

写到吴老师又想说说他,吴老师是我认为数学系老师里最不娇柔做作的先生,也是数学系在计算机方面有过真正涉及的先生,这也是我想跟他做论文的原因。他会毫不掩饰地跟我们说他的糗事,也会毫不谦虚地跟我们吹他的成就,会和我们分享他的人生经验,也会经常口出金玉良言。虽然大学里他教授的两门课都不属于数学系的核心课,但我相信他赢得的尊重比大部分其他老师都要多,做人一个“诚”字也是令我最尊敬的品德。这里有他在百合的博客地址,主要是给学生们看的。另外吴老师在bokewu也有两个博客,感兴趣的就看你搜索技术了,刻意的揭露别人不愿意全部公开的东西不太合适。(这年头,search engine让我们无处藏身。)

另外吴老师对古文有相当深的研究,这点也是我佩服的。小时候文言教育留下的印痕还是很深的,繁体字和古文诗词在眼中有特别的美感。如果没有赚钱压力的话,可能当初就选中文了。

以前设想过如果保送研究生后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但没想到现在这样的情况。阿甘母亲的名言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每块都是不同味道的巧克力还没吃过^_^。

PS:用某个流行的技巧注了一个solrex的live.com帐号,以后公开的就用那个了,这个space对应的帐号留做跟朋友们联络,我可不想让单位领导成天看到我的博客有更新,说不定就惹什么麻烦了。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第一次家教

领导给找的,推不得,正好趁机也完整一下大学生活,体验一下做家教的感觉。不过这样以来赚钱也不少,助理300块,家教200多,有点半独立的意思了。

小孩才上高一,挺好的,不是那种捣蛋的家伙,长得跟哲子的弟弟有点像,脸更圆些。原来觉得自己可能辅导不来,看了一下,高一的知识还是蛮简单的。地方离学校也不远,走路二十多分钟就到了,比坐公交车都快。

今儿总算把Prison Break赶上进度了。原来没打算看,可周围那么多水,搞得自己像外星人一样,多不好意思。花费了几天的工夫,恶补上了。

做家教回来还捎带借了主人本百家讲坛的《明亡清兴六十年》,打算再接受一下历史教育。

积压了很长时间的衣服总算处理了,老没衣服换也不是个事:-)。

心烦的时间过去了,明天能好好看看书了,挺高兴的。

PS:小黑、自盛你俩忒损了点吧,楞骗我说Sub周三就考了,害我还当真了。我可不想咒你俩今天不考好呀,嘿嘿,但这帐迟早还是要算滴,等着吧,卡卡卡卡!!!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尘埃落定

不知道如何写标题,就以一则新闻代之吧。

据可靠消息,南京大学管理层今日决定,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将于06年底正式开工建设,08年完成一期工程,08年大一新生将首次入住仙林校区。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位于仙林大道北侧,仙林大学城未来中轴线九乡河路东侧,工程设计由南京大学建筑设计院中标。先期建设的一批建筑位于建筑规划的西南角,包括一部分实验室和纽约学院。据悉,南大仙林校区会为每系包括文科院系配置相应的实验室。未来的浦口校区有可能仿照东南大学模式留给其二级学院金陵学院。

PS:小黑今天又让我们给他GF发生日消息,去年兄弟们还一起给她叠过纸鹤,想想挺快的哈。祝有情人终成眷属吧!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Chaotic Life

鼻炎加重,口腔溃疡,舌头起泡,混乱生活的代价。

时间被割成小块,切得生活支离破碎。也有一两半天看得进去了些书,终归是烦躁。乱七八糟的俗务,未能实现的计划,不被理解的困惑,搅得脑子如一团糨糊般牵扯不清。数次下决心清理生活,总有无可预料的事情发生,像抬头浮出水面时忽又被扯进去,挣扎但无所着力。

要真很忙碌倒也好,起码可以使自己专注,又到不了那个程度。闲暇倒也不少,却一条一条地恨自己不能拼成整片。参观拉贝故居,太羡慕那个小院,背靠校园外开铁门。门牌也好听,小粉桥1号。明白自己骨子里还是渴望那种闲适的生活的,仿佛继承了中国文人的传统理想,曲径桃源,了此一生。可若知道那院子修葺费了225万,几人会不入凡尘。

无论遇见什么事情,会先对自己说句:现实和理想是有差距的,然后才去搏。这样就算失败,也已经有句话安慰自己。总有事情让你无力,总有人让你无奈。想起开复先生的话: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但生活经验告诉我,就算貌似不可改变的事情,也可以尝试一下,看来我的智慧还不够。

对人也如此,曾以为能看透一些人,后来晓得功力仍是太浅。每人都是一个世界,看人像是用显微镜去看粒子,无论放大到多少倍,总有你无法发现的内容。永远不要觉得自己了解他人。

不想把混乱再继续下去,希望能处理好时间的关系。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

距南大最近景点-拉贝故居

今天下午四点多从机房值班出来,本想赶校车去浦口参加系软件技术协会的一个会。刚出西大楼,碰到位老先生,用不怎么流利的普通话问我知不知道一个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保护过中国人的德国人住过的房子,他说看报道现在变成了一个纪念馆。我忽然想起以前在百合上看过一个人写曾经骑车路过一个外国人的故居,据说在小粉桥那里,和他的描述颇为相似。老先生说问过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里,虽然我也不太清楚具体位置,但想人家那么大年纪来费心找这种对中国有重大纪念意义但经常被人忽略的景点,我真不好意思说不知道。反正大不了赶公车过去,我说我大概听说过,陪你一起去找吧,就从东北门出去到小粉桥,一直往南找。

聊天中知道他是香港一个退休的工程师,这次来是想体验下大陆各地的历史景点,他说下一步准备去苏州,还准备到运河上坐一天船。这样都快走到广州路了还没找到,我们都快放弃了,他正感谢我陪他找了那么长的路,忽然我发现旁边一块墙砖上凸刻着四个字:“拉贝故居”。当时我们都非常开心,总算没白跑。可是很可惜,大门紧闭,问了旁边书报亭的人才知道最近在修葺,31号正式开放。很遗憾让人家跑那么远,我就要了他的Email地址,打算等开放了以后进去照几张照片给他发过去,也算让老人家略了心愿。还正好31日开幕那天免门票,谁要有兴趣也可以去转转,觉得作为中国人,看看还是有意义的。

下面引点介绍:

以下引用网址:http://www.gmw.cn/01gmrb/2005-09/15/content_304821.htm

拉贝故居的人道光辉

南京大学校园边有一座不起眼的旧式西洋小楼,经过淅沥秋雨的洗礼,更显其古朴典雅。都市的喧嚣中,前来瞻仰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深深体会到历史的凝重。这就是小粉桥1号——德国友人拉贝先生的故居。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本政府警告各国驻华使领馆人员及侨民尽快撤离南京,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为了避免与日本政府发生正面冲突,各国政府也劝告本国侨民离开南京。然而一部分外国友人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决定留下来帮助受战争之难的中国平民,他们于 1937年9月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推举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分行经理拉贝先生为主席。在德国政府的一再劝告下,拉贝也曾为是否要离开南京而徘徊。但最终,拉贝决定留下来帮助他的中国朋友。

日军对南京的空袭一开始,拉贝先生的住所就成为人们的避难所。每遇到日军空袭,拉贝先生就敞开大门迎接前来避难的人们,并组织人们有序地躲进防空洞里。他在防空洞口贴了一张用德、中文写的通知,规定孩子和妇女占用最安全的位子,也就是防空洞中间的位子;男人们只可使用两边的坐位或站位。

拉贝深知南京大屠杀将载入史册,他把所知道的日军暴行一一登记在册,成为今天的日本右翼无法否认的铁证。《拉贝日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逐日编年史和百科全书,日军在南京每一种类型的罪恶几乎都可以在《拉贝日记》中找到对应的案例。

由于希特勒认为日本是更有价值的全球战略伙伴,拉贝在1938年2月底被召回国。拉贝救助数十万中国难民的事迹,当时就为举世所知,他被誉为当时的“南京市长”,中国政府秘密对其进行表彰,《纽约时报》等英美媒体认为,拉贝为德国赢得了巨大的国际荣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得知拉贝先生遇到了困难,立即采取各种方式帮助拉贝先生,让他在贫困中得到许多安慰。

以下引用网址:http://www.xhby.net/xhby/content/2006-10/27/content_1443558.htm

拉贝故居10月31日起开放

摘要:位于南京小粉桥1号的拉贝故居经过一年的修缮,昨天终于完工。这座曾保护600多位中国难民的拉贝故居将于10月31日起向市民开放,门票暂定10元,开幕仪式当天免收门票。昨天记者提前探访了修缮一新的拉贝故居。
Copyright © 2005-2006 Solrex Ya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