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香山

下午在电视上看了个《李献计历险记》,直接没把我脑壳看坏掉。之后七荤八素地躺在床上,在似睡似醒中迷瞪了一个小时,睁开眼忽然看到一幅奇怪的景象,从窗帘缝隙中透过的一点亮光在三四秒内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暗了下去。直到现在我也不确定那是现实还是梦中,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我随后陷入了白日梦后的各种恶心、难受和不适中。

周末就是这样,可能安排个一到两件事,其它时间睡也不是,坐也不是。徒留些无聊烦躁心情在那,如此一来就特别羡慕那些把日程排得满满的人。为了不让自己烦躁,我也在尝试找一些不那么无聊的事情去做,比如骑车爬香山。

这个念头由来已久,但付诸实施却只是昨天的事。有各种原因,懒惰,周末不愿意动弹;住的太靠里,出城太远;没有人一起玩,不认识路之类的。真正促使我成行的是微博上的一句话,做好一件事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做这件事。

在我很久很久以前拟定计划时,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认识路。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困难一部分来自于没有好的地图,另一部分来自于一些所谓老鸟的行话。在香山路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以下几个:海二招、鬼笑石、果快、茶棚、马道等等。理解这几个名字费了我不少劲,比如海二招原来是海军第二招待所的简称,而不是海淀区第二招待所;果快原来不是地名,是果园和快活林的简称。不过,惭愧地是,我现在还是不知道这几个地方在哪儿。

有人可能觉得很习惯,但我真厌倦这些个装逼的词儿。就比如拿 5D Mark II 相机非得叫“无敌兔”,佳能 EF 50/1.8 镜头叫“小痰盂”,还有各种“小白、小小白、爱死小白”等。唉,难道就不能正正经经地说话?我以后可能慢慢地会理解这些词的含义,但我也会尽力地不去使用这些词。

再说回来,在我很久很久以前拟定计划时,是希望从珠联大酒楼-海军第二招待所-松鹤山庄那个香山入口进去,骑防火道熟悉一下香山的地形。以后有机会了再跟着别人走山地。但没成想到的是,因为什么森林公园养护完成开放之类,除正门外的其它门大多关闭不让走了。有一个老大爷在那拦各种车,行人如果不是当地居民也会被拦下。

无奈只能另想它法,有人给我说珠联大酒楼南面不远有一个山地入口。于是我就战战兢兢地从一个挂着军事禁区牌子的路口进去了,进去之后右转走到尽头有个看起来像部队的院子。大门右侧有条小路,我就很冒失地骑了进去。刚开始没有什么坡,还能骑。

山路的开始阶段
山路的开始阶段

骑没多久就到了一个挺长的围墙边,从那儿开始就有些变态了。再加上从我家到香山路上已经花了 30 公里了,体力也跟不上,于是很多坡就是推过去的了。下面是一个特别变态的地方,下降约有一米,路外侧有个大石块,内侧小沟不到一尺宽,还拐个弯儿。我觉得如果不从大石头上飞过去,走内侧不倒也得磕牙盘,只好无奈地扛着车过去了。

变态小坡
变态小坡

实话说,走的这段山路我是又累又怕,我这种平原长大的孩子哪儿骑过这种路呀?左侧是石壁,右侧是山崖,掉下去即使有小树挡着,也好不到哪儿去。我是好不容易捱到了防火道的出口啊!这个出口外面应该是梅园。

防火道-梅园
防火道-梅园

回来后我回顾了一下这段上山线路,我估计我走的可能是果园的上山路线,但是后来可能走岔了,所以才从梅园上了防火道。中午到下午这段路上太阳不多,基本上都在阴影下,不会很热。虽然看到防火道很兴奋,但无奈地发现自己已经木有力气了,于是只稍往上爬了一点儿,就溜车下去了。

不知名建筑
不知名建筑

唉,本来想继续写点儿的,被一个工作电话给弄烦了,罢了。

青岛行记

在种种客观、主观条件下,我和媳妇儿同时决定上周休假一周散散心。选在十一之后,主要是为了人少点儿、住店便宜点儿和玩的舒服点儿。玩的舒服点儿主要是指,十一我还得值班处理服务器告警,但十一之后别人都在上班,我就可以放心地玩了。

之所以选择去青岛,主要是因为某个人太懒,对爬山和走远路很抵触,只好到海边溜达。我在去哪儿上团购了个旅馆,一天才七十块,这样能够比较放心地多住几天。

在青岛的日子是比较闲适的,每天睡到中午才起床。起来后就背个小包去逛,逛到哪儿算哪儿。没有奢求逛完所有的地方,但是由于时间充裕,基本上有意思的地方也都去看了下,唯一没去的就是崂山...

上班以后,工作赚钱成了主要目的,即使是下班回到家,也时不时地要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因而平时感觉生活完全被工作给充斥了。真正抛开所有事情,手机调成静音,才回归到了比较简单的状态,心情畅快不少。

我从青岛回来之后,看了一个名为《硬汉2》的电影。整个故事是在青岛取景拍摄的,一开头就是青岛天主教堂,熟悉的画面让我感觉好生激动。想要休闲的话,在家里宅着也未尝不可。但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一个更优的选择。在那里,困扰你的不再是日常的琐碎小事,而是完全不同的问题域。除此之外,还有增长见闻的好处,这一点对我是颇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在当地能够发生一些有趣的、甜蜜的、或者忧伤的故事,就再好不过了。

我不太善于描述旅行中的人和事,再加上到青岛玩纯粹是休息,没办法作为攻略分享。只好挑几张图片出来,随便看看吧。

通过科目三路考

前天晚上通过科目三路考,我为期半年的驾校学习总算结束了。

想起来这半年也是折腾不断。我是 2 月底参加水木团购版的东方时尚驾校报名团购,3 月中旬考科目一。之后因为懒得约模拟机,光模拟机 6 个小时花了三周时间才上完。后来从淘宝上买了个约车软件,专门用来约周末的散段,效率还挺高的,也就三周就把散段上完了。后来科目二考试也算挺顺利。只是5月该考科目三的时候忽然忙起来了,工作上各种事情,再加上天气热,就把科目三考试拖了下来,一直拖到 9 月。

工作以后考驾照呢,我觉得主要还是得看执行力。执行力高的,两个月以内就能搞定,像我这样执行力差的,光拖就能拖四个月。我自己的一个特性是有压力的时候不希望分心。前段时间在做一个比较大的升级,对我个人的设计能力、架构把握和编码能力都是一个挑战。再加上合作半年的一个同事离职,新加入的同事也不太熟悉,我只好一个人吭哧吭哧把剩下的事情做完。

不过这个项目让我很有成就感!重构了一个 2 万多行的模块,精简到不到 1 万行;重整了 4 万多行代码,架构上进行了很大的调整,脉络上清晰很多。另外也加了些新功能。但是由于我负责的系统涉及产品线太多,平时工作中新需求、沟通、线上问题处理等日常事务占到一大半,很多时候只能加班写代码。这样大的工作量让人有些筋疲力尽。现在项目完成了,我也想休息休息调整一下,就把后续的编码工作让给同事去做,我下面这个月主要任务就是跟进测试和校园招聘的工作了。

算了,又跑题了,最后做个广告吧:如果 2012 应届生同学对百度提供的工作机会感兴趣的话,欢迎邮件简历给我!优秀的朋友我可以帮助内部推荐,相信你知道在哪里能找到我的邮箱地址 :)

双人桌游体验

比较惭愧地说,最近有点儿迷上了玩桌游。上下班地铁上有时候都会一直玩手机上的安卓游戏《Catan》(卡坦岛)。xixi 自从体验过桌游《三国杀》、《只言片语》后,也成天嚷嚷着要参加我们的同事聚会玩游戏。只是从家到单位的距离实在太远,只有进城 building 的时候才有机会一起玩玩游戏。

由于比较经典的桌游大部分需要三人或以上才可以玩,除非是合租的朋友,不然在家很难凑齐人。于是我就略微探索了一下适合双人玩的游戏,淘宝买了三款,《Lost Cities》(失落的城市、遗失的古迹)、《Carcassonne》(卡卡颂、卡卡城)、《Hailli Galli》(德国心脏病)。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初步的体验,供同样喜欢桌游的小情侣儿们参考 :)

《Lost Cities》是一款卡牌游戏,主线是两个人去竞争开发五座古城,只能两人玩。卡牌分两种,一种是赌注牌,每个古城对应三张相同的赌注牌,以颜色区分;一种是开发牌,每个古城对应 9 张从 2~10 的开发牌,以颜色区分。限制有 3 个:1. 一旦决定开发某座古城,首先付出 20 点的成本;2. 每张赌注牌能够提高一倍的收入/损失,但是赌注牌必须先于开发牌去开发古城;3. 开发牌必须按照点数从小到大用于开发某座古城。

规则就不详细描述了,主要谈谈体验。《Lost Cities》的双人对抗性还是很强的,每个人必须规划好自己的出牌顺序。如果刚开始出的点数大,那么后面点数小的牌只能弃掉了,弃牌可能被对方拿走;赌注牌也是这样,如果先出开发牌,赌注牌也只能弃掉;牌不好的话,开发的城市还不能太多,否则可能会亏本;追求的有一个目标是某座城的赌注牌+开发牌数大于等于 8 张,这样可以有 20 点的奖励。可能对结局影响比较大的状态是摸到开发牌点数的大小,如果某个人摸到的大部分是大于 5 的开发牌,那么赢的概率就会高很多。总的来讲,这个游戏的可玩性还是很强的,看似强势的一方到最后结算时发现分数反而更少也是有可能的。

《Carcassonne》是一款纸牌建造游戏,和拼图类似,适合2~6人。所有的纸牌都是正方形硬纸板,上面有河流、城市、寺庙、草原等场景。两个人轮流抽牌进行拼图,每个人有 7 个人偶(Meeple)。人偶可以放置在未建造成功的场景上,一旦建造成功,就可以根据场景不同结算分数,人偶被释放走去占领其它未建造成功的场景。

这款游戏的计分规则还是比较复杂的。如果多人玩,由于人偶太多,可能必须考虑复杂规则。但是两人玩的时候我觉得可以简化一些,比如我们玩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农场场景和不允许二人占领同一场景。除了进展比较慢,游戏还是挺有意思的,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拼图类的游戏一般比较讨女孩子喜欢...

《Hailli Galli》也是一款纸牌游戏,规则更简单,适合2~4人。先均分所有纸牌,每个人轮流出牌,放到面前的自己弃牌堆上。一旦某个出牌触发了某个规则,所有人去抢按中间的铃铛,先抢到的就拥有所有人的弃牌堆,最终赢光所有人牌的人获胜。规则简单到什么程度呢,纸牌内容就是水果组合和动物,两张花色一样的牌需要抢铃、出现猴子时,台面上没有柠檬时抢铃、出现大象时台面上没有草莓时抢铃等等。好幼稚啊!我觉得把它称为家庭桌游更合适。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你想光明正大地摸摸姑娘的小手,强烈推荐这款游戏!因为大家都去抢按一个铃的时候,嘿嘿,你懂的!此外,估计也适合同事之间的破冰活动,大家有了肌肤之亲,自然距离感就会少一点儿~~~

承德行记

来北京几年,周边去的地方也不多。今年大组 building 选择了承德,那么自然愿意去到彼一游了。由于是跟团去,游记攻略可说的不多,就以照片为引,流水一番吧。

这是避暑山庄大门,从这样的景象中可以看到暑假里的承德是多么的人山人海,据导游介绍说避暑山庄每天要接待 10 万人。反正心理预期是早就有的,对这样的情况也没什么可抱怨的。

避暑山庄大门
避暑山庄大门

下面这张应该是正门,康熙爷写的“避”字多了一横。

避暑山庄牌匾
避暑山庄牌匾

在纷纷扰扰之中,偶尔也会有几片宁静。

小伙子你肿么了,是在练习蹲坑吗?

等待游览车中
等待游览车中
二马道上遥望小布达拉宫

烟雨楼附近避暑山庄的湖光山色真是太漂亮了,即使在那么多游客的情况下也掩饰不住它的美丽。什么故宫、北海、颐和园都是浮云啊!遥想当年,我不禁发出一句响亮的评论:“操!”

避暑山庄烟雨楼

小布达拉宫地方小,游客密度较避暑山庄更胜一筹。拍出来能看的照片不多,下面这个是大红台的近景。

普陀宗乘之庙(小布达拉宫)大红台近景

从外面看大红台和一堵墙似的,以为里面会是很窄小的空间,但事实上却是别有洞天。

大红台内院西北最高处
一窗一世界

虽然与小布达拉宫相比略小,但我觉得班禅行宫的金顶还是挺霸气的,因为上面有八条龙!

须弥福寿之寺大殿金顶
须弥福寿之寺红墙一角

最后再从另一个角度看看小布达拉宫,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照片正中那棵树,放大了看,有没有觉得很眼熟?哈哈 :)

虽然被赶着只能走马观花地看,虽然游人多到恨不得马上买票回家,但总的来说,这次承德游还是长了不少见识。我自己的体悟主要在园林和建筑上,皇家园林和寺庙的确是费了不少的心机在里面。廊庑婉转、雉堞衔连,起承转合,相当精妙。很多地方都有让人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感觉。风景实在是太好了!若有机会穿越回清朝,在里面倘佯几回,岂不快哉?

也谈地铁迷药

这是篇临时起意的文章。最近经常看到有人讨论“地铁迷药”或者“地铁迷药辟谣”,很多人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而且还有人在微博上、论坛上吐槽,怀疑是被下迷药了,吐槽当时怎样怎样头晕,怎样怎样难受。

简单来说,我的基本态度是“信其无”,但却无法证明“其无”。所以我不讨论它到底有没有,只是就我自己的“丰富”经历,谈谈头晕、恶心、难受、两眼发黑和迷药不一定有关系。

我站着不动久了容易头晕,这是小时候就知道的事情,但至今不晓得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高中之前都是我父亲用推子给我理发,他个子比较高,所以我必须得站着让他理发才舒服。我一般站个二十分钟上下,就会头晕恶心,必须得蹲一会儿才能继续站。因而我从小怀疑自己心脏有问题,但后来发现自己足球、篮球、羽毛球各种剧烈运动都不怕,检查也没出过问题,这个怀疑只能不了了之。

长大之后,好了一些。不过大一结束时军训站军姿的时候,我晕倒过两次。晕倒的过程很奇妙,最开始是胃疼,但不是疼得受不了那种,就是悠悠地疼,然后头开始晕,觉得四周景物有点儿晃,然后觉得呼吸困难,接着是两眼开始冒金星(很奇妙,真的!),最后一黑就倒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晕倒不是毫无知觉那种,即使是倒地,仍然有意识觉得自己要倒了,因而没有发生“咚”的一声以头抢地的情况。晕倒以后被同学扶到树荫下,喝点儿水,大概十几分钟就能缓过劲儿来。

来北京之后的第一个夏天,在 619 路玉泉路到中关村的公交车上晕过一次。当年的 619 是很破的公交车,而且很难占到座位。我站着站着忽然觉得军训时候晕倒的症状来了,而且还伴有恶心的症状,久病成良医,马上蹲下靠着椅子大口喘气。坐在椅子上的女孩儿看我状况不对,连忙把座位让给了我,我坐在那趴了好大一会儿才缓过来。

后来还有一次,是和女友从北海公园回来的公交车上晕的。几路不记得了,应该是北海公园西面某站到知春里东站的线路,过新街口的。那辆车也是那种两节的老车,大热天的闷得透不过气,我就站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上车感觉还挺正常的,大半程没啥问题,快到了开始头晕。也是赶紧蹲下,女友扶着,忍到下车。下车后直奔中关村海关旁边的麦当劳去买冷饮,在里面坐了好久才敢出来。

前面这几次都应该是天热闹的,后来有一次估计是因为空调太冷导致的。研究生毕业最后一天搬家,天很热,把行李搬到西二旗智学苑租的房子后,到中科院奥运园区找同学吃饭。吃了驴肉火锅,喝了啤酒,略微有点儿上头,就直接去坐地铁回家了。8号线大家应该知道,奥运支线,人特别少。一进地铁我就觉得冷风呼呼灌得我不舒服,等倒了两趟到知春路换乘,两腿都已经软了。我忍着头晕难受坐到西二旗站,头重脚轻,两腿飘飘回到家中,闷头躺床上就睡,第二天一点事儿都没有。

我的这几次遭遇里面,真正晕倒的是在军训场上,因为没法采取什么措施。其它情况下都是蹲下或者坐下,扶着什么东西尽量让自己舒服一些。

我仔细回想过,我头晕基本发生在暑期,或者太阳直射的情况下,因而我认为是体质不耐热导致的中暑症状。至于迷药,虽然好多次头晕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但我从来没怀疑过,因为根据我的经历根本不可能想到迷药上去。

家居二三事

以前曾经有过吐槽,租房住的一大缺憾就是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房子,即使看上了某样家具,也能负担得起,往往却因为租房住搬家不便而作罢。于是乎生活就在“凑合”的质量上一直延续下去。

前些天光远君的一篇微博

又拨动了我内心的一点儿小小想法。我租的房子是大开间,除了卫生间和厨房,屋子里没有隔断,导致空间的利用上有些别扭。再加之装修和家具都比较简陋,生活还好,读书写字还是不太舒服。因而这次就向光远学习,把北向积灰甚厚的阳台稍微打扫了一下,布置了几样简易家具,聊作小书房之用。

正好顺便,把家里的桌子和床位置重构了一下,追求是电视前的空间基本满足玩 Wii 的要求。这样偶尔有同事或者朋友过来玩,不至于太局促。

说完了住,下面说吃。前面有篇《纸上烤肉》的博客抱怨“大伙烤肉”的消费比较高,今天忽然想到上次烤肉送的 30 元午餐券要到期了。于是我俩奔到烤肉店,要了两碗面,一分钱未花解决了午餐,估计那家的店员也比较郁闷。

昨天晚饭是在麦当劳解决的,并且确认了两件有问号的事情:麦当劳的免费 Wifi 信息跟网上流传的一样,但信号质量很差,数据时断时续,还不如用 GPRS;优惠券不用打印,手机上出示就可以,因此推荐安卓市场里一个叫“麦当劳优惠券”的免费应用,打折很方便 :)

广安门的麦当劳改了装修风格,店里一些新的圆桌和椅子非常舒服,有点儿向咖啡厅的档次看齐。我想如果 Wifi 给力的话,周末在这里上网消遣或 coding 倒也挺自在的。

后面说玩。我用“古剑奇谭”的激活码跟光远换了“仙剑奇侠传五”的激活码,但非常遗憾的是两台笔记本电脑配置都不到仙五的要求,太郁闷了。让人感觉不舒服的还有:如果配置不够,安装的时候就应该提示,为什么要等安装完且在线激活成功后,才不能进入游戏?这样就需要来回的激活反激活,但仙五又限制反激活 7 天后才能再次反激活,这让用多台低配电脑尝试激活的仙剑迷们情何以堪啊!

吐槽完仙五,再吐槽一下古剑。古剑对配置的要求是相对低一些,但游戏的操控感太差了!古剑里的游戏人物进行走动或者战斗的控制感是我玩过 RPG 游戏里最差的,没有之一!首先,地图的方向很诡异,路都不是跟方向键一个方向的,并且同时按两个方向键无法实现斜向走动;其次,无法通过鼠标点击控制人物走动方向,也不能自动寻路,地图上点左键居然只是简单的向前走!!!;再次,人物战斗没有键盘快捷键,只能通过鼠标点选 1、2 快捷键;再次,镜头变化诡异,走路时候镜头老是前后乱zoom,很容易错过某个路口或者宝箱;最后,BUG 多,我几次被卡到地图某个地方,最崩溃的一次是通过升级程序解决的,那次我足足打了十几遍那个甘泉村山洞!玩着这样的游戏,真怀念可以用游戏手柄流畅操作的仙剑二。

古剑在我看来唯二的好处是:剧情多,背景深,比较有趣;对白可以升级为有声版,绘声绘色,比纯文字好。不过,这游戏刨了剧情来看,做得真不怎么样。

在百度的第一年

半夜精神有些亢奋,混乱的思绪在脑袋里滚来滚去,没来由地忽然想起在百度这一年。想起这一年可以总结为:前半年拼命给自己揽事儿,后半年尽量往外推事儿。

我是去年大约这个时候加入(←_←这词儿帅吧)百度的,职位是商务搜索部的分布式计算工程师。可惜那时候我对分布式系统的理解还仅限于一本老套的教科书。

我加入的项目组当时致力于设计一套高可用、会话一致、高性能、易用的海量分布式类SQL数据库,因而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调研各种分布式系统,也包括一些数据库技术,如索引、压缩算法等。那段时间最主要的事情就是读paper,写报告和讨论。因而我对各种分布式系统和相关技术的了解也是突飞猛进,可以说是挺快乐的一段学习时光。

但在这种快乐时光的背后,也隐藏着问题。在领导层没有下决心投入所有人力做一个新系统之前,这个团队还有着维护线上系统的使命,而且这是一个关键的实时广告报表查询服务。所有人面前都放着一个选择题:新系统调研,还是维护已有系统?但这不是经理出的选择题,而是自己给自己出的,因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对不同工作的态度。

我的回答你可能猜到了,为什么不同时都做呢?于是在研究新技术的同时,我也慢慢开始琢磨线上系统那近十万行代码。得益于以前开发过调试器的经验,我定位问题的能力还不错,找出了几个关键的系统缺陷。修复了这几个缺陷后,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一大截。

这只是一个例子。总的来说,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哪怕这问题不在自己的作用域,就是我说的前半年拼命给自己揽事儿。这让我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工作,也很快地成长起来。

进入了工作的后半年,变动频频。新项目被移交到新部门,设计未能得到首肯,进行了相当大且不优雅的改动。项目组同事都去了新部门,只有我一个人决定留在原项目组负责线上系统。本来还承担了一些跨部门的合作任务,后来因压力太大,从新项目中抽身而出。

没曾想到的是新年刚过,各种新需求层出不穷。我既要负责处理和修复运行在几百台服务器上程序的各种问题,又要响应来自七八个上下游的新需求。虽然有新同事加入团队,但人力总是捉襟见肘,无法完全满足需要。于是这半年来学习到的最重要一点是——谈判。

每个项目都很着急,每个需求都很重要,但凡事都得讲先来后到,轻重缓急,都有谈判和折中的余地。推开事情并提出更合适的解决方案,远胜过揽来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然后搞砸,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后半年尽量往外推事儿。这让我不至于在工作中迷失。

上面这两点是我工作这一年来的经验,也是感慨。我不敢说自己做到都对,但在各种客观不客观的条件下,我在探索和学习着正确的方法。

进入新的“工作周年”,有好多改变。下周有合作半年的同事离职,本周有三个新同事加入。但我仍然在做着同样又不一样的事情——同样是这个系统,希望尽我所能地把它变成更好的不一样。

纸上烤肉

大伙烤肉

听了凯哥对有孩子之前美好生活的描述,我觉得有必要趁着年轻清闲多腐败几把。于是当我家那个吃货缠着要吃好吃的时候,就去了离家不远但觊觎很久的大伙烤肉(南横西街店)。

在纸上烤肉这一点,我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觉得很新鲜。电烤盘上面是过了油的纸,肉是放在纸上烤的。电烤盘下面是平底勺,鸡翅放在勺子里。这样的话,鸡肉是从上面开始熟的。用电烤的话,油烟是没那么大,但油滴溅的厉害,尤其是刚换上新纸的时候,会溅到桌边上。

烤肉店消费可真是贵,人均六十的话,不点主食我估计只能吃半饱。我跟吃货同学也就点了两个菜:调味牛排和鸡翅。调味牛排味道的确很赞!还有它配的酸甜的小料,非常合我的胃口。吃第一口的时候我简直有惊艳的感觉,我跟吃货同学说以后还要来。鸡翅倒一般了,贵且味道没特色。延吉冷面倒不贵,十块那么大一碗,我都没吃完。冷面也完全是酸甜味儿的,很好吃。

但是,酸甜味儿的最大缺陷,就是吃多了容易腻。我的实力还是不够,快吃完的时候已经有些腻了,看来这样的味道还是得适可而止。

亲历 Philips 电吹风召回事件

Philips 服务中心

我从没想到在中国能经历一次商品召回事件,而且是电吹风这种小家电的召回。6 月 1 日,飞利浦召回170余万台电吹风,很巧的是我买的两台电吹风都在这个召回列表中。感谢卓越亚马逊在第一时间发了两封电子邮件通知了我:

尊敬的客户:

您好!

您的订单(订单号 ***)订购的飞利浦电吹风商品正在全球召回和更换。详情请登录指定网站 (www.philips.com.cn/replace) 或拨打热线电话(800-820-0930)以便鉴别及更换。

受影响产品的型号和批次为:

飞利浦轻巧便携系列电吹风 HP4930 生产日期在080117到110130之间(含)
飞利浦轻巧便携系列电吹风 HP4931 生产日期在080117到110130之间(含)
飞利浦轻巧便携系列电吹风 HP4940 生产日期在080612到100613之间(含)

我网上申请了下更换,第二天就收到 Philips 服务中心的电话,约了一周内去领。今天中午骑车去了崇文区幸福大街路口的一个服务点,顺利地把货换回来了。更换的流程极其简单,提供一下预约人和电话,就从一个包装盒里拿出来新机器,把旧机器收走装起来。服务小姐说更换后的机器从今天开始算起享受两年的保修期。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电吹风都是在 09 年上半年买的,刚过两年的保修期。这次召回我算是捡了个便宜。感慨嘛,自然是有。这次召回事件抵消了 Philips 手机给我带来的坏印象。以后买小家电,Philips 会是首选了。我写这篇博客,也是觉得关心消费者的行为(Philips的召回和卓越亚马逊的及时通知)应该受到褒扬。

PS: 在骑车去幸福大街的一段路上,我忽然发现两边的建筑居然都不超过四五层高,但都挺气派。如果不看牌子的话,恍惚到了哪个小城市的新城区。又骑了一段我才反映过来,这是天安门正南啊,怪不得没有高楼!

百花山黄草甸

上周六,组里一起去 bui 了一趟百花山。天气比较给力,阳光很灿烂,又有些山风,不热。行程是安排好的,没有特别赶,比较放松。凯哥把自家娃娃也带出来玩了,一路上逗小孩子玩,很欢乐。

从地图上来看,貌似去百花山走 108 国道更合适,没想到司机同志走的是 G109。因而我发现路程非常熟悉,直到看到了斋堂水库和爨柏景区。百花山比爨底下村大概只远几十公里的样子。

到景区附近之后,首先找了个农家院烧烤。设备和材料都是自带的,只有院子是租的。还有一些凉菜的开销,其实后来发现烧烤都没吃完,自带的水果也没吃完,就不提凉菜了。下面是同学们火热的烧烤场面。

百花山下农家院烧烤场面
农家院烧烤

吃饱喝足之后,坐车到山脚下,开始爬山。预计到百花草甸行程是 3 公里,可实际上爬山居然花了两个多小时。这是刚上山的一个植物园附近的风景。

小半山风景
小半山

爬了没多久,就有很多同学掉队退出了。我就还好,平时对这种类似自虐的行为就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到了有风景的地方,肯定不愿意那么早就放弃。这是半山腰的风景,基本上到这里的也就剩一半儿人了。

半山腰的风景
半山腰

我虽然很兴奋,可 xixi 却不一样想法,早就喊累要下山了。不过我不愿意没看到所谓的百花草甸就半途而废,她还是被我拉着继续往上爬。越往上走,绿色就越少,可能是海拔的原因。

近山顶的景色
近山顶

最后,终于爬到了顶上的百花草甸。山风那是呼呼地吹啊,穿短袖快冻坏了。最重要的是,它的主色调是黄色的!这就是传说中的“百花草甸”吗?唉,哥又来早了啊!

百花草甸的风景
百花草甸

其实草甸不是最顶峰,但路上实在花费了不少时间,来不及再往上爬了,留些遗憾吧,以便以后再来。于是一路下山,又花了一个多小时,到底下小腿有点儿哆嗦,还是欠锻炼。

无线Wi-Fi路由器的信道选择

早上起来看到一个朋友抱怨 Kindle 无法连接无线路由器,我有感而发,写了下面这篇微博

很多人从来没有注意过路由器的 wifi 频道,以为只要笔记本电脑能连上,无线路由就没问题。但有个问题是很多移动设备不能支持全频道,其中即有功耗考虑,也有销售目标国家考虑。因此有条件时最好检测一下信噪比,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频道,而不是让路由器启动时自己去选择。

但接着又有朋友说:“求普及...”。参考 Avinash Kaushik 在他的网站统计博客“Occam's Razor”成立 5 周年时的感慨(这篇文章很值得一读,very inspiring),我想即使我不是专家,分享一下自己知道的这点儿事也不错。

切入正题,现在很多家庭都有了自己的无线 Wi-Fi 路由器,也有了各种接入互联网的移动设备:笔记本、上网本、手机、平板电脑、电纸书、MID(已没落)。很多移动设备联网时都会出现诡异问题,这篇文章仅仅关注其中一种诡异问题:错误的信道(Channel,也译为频道、频段)配置导致无法联网或者信号较差。

精确的技术知识我就不解释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 Wikipedia Wi-Fi 或者 IEEE 802.11 等词条。下面主要说明为什么需要配置无线信道以及如何选择无线信道。

为什么需要配置无线信道?

相信大家都使用过收音机。使用收音机时,都有一个选台的问题,无论你是用旋钮、按键或者触摸,你总要选定某个台,才能收听该台的节目。无线路由也一样。你家里的无线路由器会广播一个 SSID (就是你看到的无线连接名),点击该连接,就会使你的电脑调制到该连接所在信道进行通信。

但是使用收音机时,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1. 有些台根本收不到,比如你的收音机不是全波段的;2. 有些台杂音太大听不清,比如某些唢呐电台。同理到你的无线环境上,问题 1 转化为“笔记本电脑(全波段收音机)能连接无线路由器,但平板电脑(非全波段收音机)却无法连接”;问题 2 转化为“能连接到无线路由器,但干扰太多,达不到最大的网速(这个网速指 Wi-Fi 连接速度,与 ADSL 网速无关)”。

如果没有手动配置过,无线路由器会自动选择一个默认或者随机的信道进行广播和连接建立。在设备没有联网问题和周围没有别人使用时,这是 OK 的。

但如果你周围的人家都有无线设备,且大家用的都是同一款运营商赠送的无线路由器(或无线猫)时,那么极有可能所有人都选择了同一个信道进行通信。这就会造成很大的信号干扰,这一般影响不到网速——除非你家用的 ADSL 大于 4M,但会造成家里两台设备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极慢,例如用豌豆荚往手机上无线发送视频文件时。

如果不巧的是你家无线路由器会随机选择信道,那么它极有可能选择到一个你设备不支持的信道。我就曾经遇到过爱国者某型号 MID 只支持信道 1-9 但无线路由器自己选择了信道 11 的情况,那是死活也连不上啊!移动设备出于降低功耗或其它考虑,不支持某些信道是很正常的;再加上不同国家对无线信道管制情况不同(参见 List of WLAN Channels),其它国家的水货设备到了国内可能也会水土不服。

幸运的是,你不能控制广播电台的波段,却可以控制自家无线路由器的无线信道。修改无线信道的方法请参考各路由器厂商的帮助文档,或者在网上寻求帮助。不过在修改之前,你还面临着,我该改到哪个信道呢?

如何选择无线信道?

首先,要选择自己通信设备都支持的信道。不过在此之前,首先确认所有设备都支持同一协议,比如你移动终端不支持 IEEE 802.11n,你非得在路由器上用 802.11n 协议,这就是找不自在了。这些知识要参考设备的手册,或者自己尝试。在 Linux 系统中,可以用 iwlist channel 列出移动终端支持的所有信道,比如 Kindle 支持的信道就是(看到这里我基本可以肯定那哥们 Kindle 问题不是因为信道了,除非他用的是日本产路由器):

[root@kindle root]# iwlist channel
lo        no frequency information.

wlan0     13 channels in total; available frequencies :
          Channel 01 : 2.412 GHz
          Channel 02 : 2.417 GHz
          Channel 03 : 2.422 GHz
          Channel 04 : 2.427 GHz
          Channel 05 : 2.432 GHz
          Channel 06 : 2.437 GHz
          Channel 07 : 2.442 GHz
          Channel 08 : 2.447 GHz
          Channel 09 : 2.452 GHz
          Channel 10 : 2.457 GHz
          Channel 11 : 2.462 GHz
          Channel 12 : 2.467 GHz
          Channel 13 : 2.472 GHz
          Current Frequency:2.412 GHz (Channel 1)

其次,在干扰不能容忍情况下,再去选择干扰较少的信道。这个可以通过扫描周围信号强度比较高的 SSID 都在使用哪些信道,通过和信道列表图谱比较,选择可能干扰较小的信道进行尝试。RSSI 和 SNR 测试需要专门的知识和工具(例如 Linux 下的 iwconfig),对普通人来说可能比较费力。

[root@kindle root]# iwconfig      
lo        no wireless extensions.

wlan0     AR6000 802.11g  ESSID:"mosaic" 
          Mode:Managed  Frequency:2.412 GHz  Access Point: 00:23:EB:B7:E6:94  
          Bit Rate=54 Mb/s   Tx-Power=16 dBm   Sensitivity=0/3 
          Retry:on  
          Encryption key:off
          Power Management:off
          Link Quality:49/94  Signal level:-46 dBm  Noise level:-96 dBm
          Rx invalid nwid:0  Rx invalid crypt:0  Rx invalid frag:0
          Tx excessive retries:0  Invalid misc:0   Missed beacon:0

最后总结一下,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移动终端支持更全的信道,但总有那么个别的终端厂商比较变态。因此本文谈到内容仅仅是作为一个提醒,在解决无线连接问题时作一个参考。

令人失望的帝都西郊

继续说北京西郊。我以前沿着 108 国道,去过潭柘寺和戒台寺,但印象都不是很好。其主要原因是觉得环境较差,而且公路上货车多,扬尘厉害。

这次去爨底下,是沿着 109 国道走的。相对而言,较 108 国道好一些,路上小汽车比较多,都是出来郊游的。在上 109 国道之前,还堵了一大会儿。出京方向的行车位置主要是靠近山崖一侧,看不很明显。回去的时候从路边往外看,就会发现一路上只要稍微有点儿山水、生点儿花草的地方,就会有一堆堆的小汽车。北京人民游山玩水的劲头看来不小,即使这山水极其一般。

在如此鼎盛的形势下,让我惊奇的是,农家乐旅馆能经营得那么烂。晚上我们投宿了斋堂镇附近一家叫做什么“弘鑫源”的农家乐,条件那叫一个烂啊!洗手间没有热水就不说了,马桶座板坏掉,还不能冲水;房间就是平房,门是塑钢加玻璃的,把手是坏的,根本锁不上;电视机不能看,被子枕头不全,暖气空调都不能用。

就这样的条件,生意居然是出奇的好。吃完晚饭就客满了,还把之前给我们的房间换给了别人。经过交涉后又给了房间,但是被子居然能不够,还是老板开车回去再拿的。折腾到半夜总算住下,结果又冻了半夜。被子又短又薄,再加上山区温差大,差点没把人给冻死!

我原以为只是这一家的个别现象,但到其它地方玩的朋友也有类似的抱怨。这住宿条件无论是什么天气,都不会舒服。春秋天冷不方便,夏天热且蚊子多。这样的农家乐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被淘汰?让我觉得很是离奇。

这事情给我的一个教训是,千万别迷信所谓的“随意游”,随意带来的八成是悲剧。出去玩还是做好计划才能让行程比较轻松、安全、舒适。

吐槽爨底下村

在大家都在抱怨沙尘暴时,我表示很淡定。第一,我没有出门;第二,作为一个北方人,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因此淡定的我还是扯点儿其它淡吧,这其实是篇两周以前的游记。

清明节假期,我蹭朋友的车一起到爨底下村去玩,结果印证了那句话“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究其原因,说到底咱是个俗人,俗人看民俗,更觉得到处烟火气,没个意境。罢了就成了摄影游,到个地方捏个影儿,走马观花一番。咱的摄影技巧和相机又不成,捏的照片回来看看都面目可憎,只能勉强挑几张晒晒,也不枉去了一遭。

村口有一个大字儿,这字儿念“cuan”,为了简化,很多人会把这里叫川底下村。这字儿的意思我也不解释了,我厂有款产品能专门帮人干这事儿。路上其实还有个更大的字儿,去的时候路过了没有停,回的时候找合影的地儿反而错过了。啊,多么像人生啊!

爨字
爨字,这个字真稠

到的时候已经快中午,我们在村里巷道随便逛了逛,就开始找吃饭的地儿了。吃的所谓农家菜,唉,不好吃吧,还不便宜。吃完就直接走去山上小庙了,随便逛了一番,然后就下来了。我跟 xixi 在小庙前面也捏了个影儿。

在某小庙前合影
在某小庙前合影

在山上小庙俯瞰整个小村,其实还是有些感觉的。只是看了同样也能知道,市场化是如何深入到这个小山村里。

爨底下村全景
爨底下村全景

从小庙下来,大伙儿也失去了在村子里闲逛的欲望,估计也都不太喜欢这扑面的烟火气。然后我们徒步走去了所谓的《投名状》的一线天取景地。您还别说,走路去还是挺远的。

所谓的一线天
所谓的一线天

这次出行,主要有一点运气不好:山还没有绿。黄秃秃的山跟绿油油的山,给人的心情是完全两样的。如果那山是绿的,这心情会洋溢起来也说不定!

爨底下前山
爨底下前山

其实回程也发生了不少事情,留待下次再吐吧。总而言之,我对北京西郊的失望又增加了一层。

开始学车

我终于又开始着手实现今年的一个愿望:学会开车。

报的是北京靠南的一家驾校,东方时尚。因为这个驾校离我家很近,班车的话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且也是 Ironfeet 同学强烈推荐的一家。从这两天的体验来看,还是挺正规靠谱的。

这个周末是交规学习。我知道很多人不愿意专门花时间去听交规课,认为看看书就足够了。但是我觉得完全是为了安全的考虑,新手去听听培训还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如果有老司机指点的话,看书的效果也不一定比上课差。不过说实在话,这两天的课听下来真的挺累的,从早九点到下午四点半,几乎是连轴转。我有一次课间 15 分钟居然都睡着了,而且还做了个梦……

上完课最大的好处就是:总算认得各种交通标志、标线了!让我感叹的是,这些东西在我身边环绕了那么多年,居然都没有注意去识别过。我就像一个生活在魔法世界的 Muggle!

居大不易,找由头聚聚

现在有一大感慨:工作以后,想维持一个稳定的博客更新频率真不容易。按照“每周一篇”的愿景来看,这月我还欠着两篇。我写博客一直以来有一个宗旨——记录自己的成长之路。生活也好,技术也罢,总是一点点向前挪。我想在这挪动的舟上,刻点儿或深或浅的印痕,以供日后抚摸岁月的参差斑驳。

北京是个大城市,至少对于我而言。我每天 7 点 45 分准时出门,从南 2 环的牛街赶往北 5.2 环的百度大厦,路上要花费 1 小时 10 分钟,然后在 8 点 55 分进入地下一层的食堂,赶在食堂关门之前打一份早饭。生活的钟摆每天要在北京这个平面上摆动约 46 公里。

在这样一个城市里,维持朋友圈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在我家那个小县城,打电话叫朋友踢球或者吃饭,聚齐的话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情;在这里,或许需要两三个小时,且极有可能部分人因为堵车、距离太远而不能参加。这大概也是如此多年轻人成为宅男宅女的原因。

庆幸的是还有同学愿意挑战一下这种状况,例如发起号称“吃遍驻京办,逛遍博物馆”的活动。在这一光辉口号的指引下,一个多月后的2月20日,我们终于吃了第一个驻京办!其实是新疆驻京办院里的西域饭庄,托 3G 手机的福,我们在面对院里 3 个饭店犹豫徘徊时,点评网上的“别名: 新疆办事处饭店”让我们决定了去吃这家。

鉴于某人携带单反相机但两块电池皆为耗尽状态的乌龙事件,我只好用华为家的小破 U8220 手机勉为其难记录下此盛事。以下为几样特色菜品:

新疆大盘鸡,味道还行
新疆大盘鸡

羊肉串,感觉比别地儿吃的汁多肉嫩
羊肉串

老酸奶,挺好喝的
老酸奶

剁椒羊排,那是真肥!
剁椒羊排

凉拌羊杂,很有味道
凉拌羊杂

PS:其实这篇文章本应在上周末完成,被各种忙拖到了今天。昨天也和两个研究生同学一起打了场羽毛球,吃了顿饭。我想说的是,虽然北京有各种大,我们有各种忙,但是朋友们还是应该找各种由头多聚聚——老宅在家里会生各种病的,就比如身体各种差的我。 :)

我的2011愿望清单

在公司 2010 年会上看到《盒子里的梦想》视频,我想,列一个清单挺好的,像 KPI 一样,能督促自己达到一个明确的目标。

以下愿望排名不分先后,可能还会再添加:

  1. 请以前带我的经理 Tony 吃顿饭。我的第一份工作是 Tony 给的(ci123.com的几天不算),他也相当地照顾我。三年没见了,不知道他现在怎样,很想念,想一起叙叙旧,喝喝酒。

  2. 骑车爬 10 次香山,去 1 次天津。山地车已经买了,放那生锈就太浪费了。

  3. 体重降到 135 斤,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回到正常水平。

  4. 要快乐,要宽容,多帮助别人,与人交往多看优点,少计较。

  5. 资助 1 个孩子读书。

  6. 逛 10 家博物馆。

  7. 学会 1 门编程语言。

  8. 掌握 SEM 和网站分析。

  9. 每周写 1 篇博客。

  10. 学会游泳。

  11. 学会开车。

  12. 学会唱 5 首歌。